布施在佛法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又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就是说,就连一只鸡,牠饮一滴水,啄一粒米,都有过去生的因缘。而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为了赚钱养家活口,为了准备退休金而努力赚钱。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也要努力准备自己的福报。所以布施就像在投资一样,是为了修集未来世的福德;布施也像种田播种一样,果报收割是在未来世。现在多布施,未来世就能远离贫穷;就像现在勤俭存钱作有利的投资,晚年就有比较多退休金可用,这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学佛还要修布施呢?”因为贫穷是苦恼法啊!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瓦斯、管理费的钱付不付得出来。贫穷的人就是因为过去生没有作布施,因此此生得财不易,要受饥寒之苦或奔波劳累之苦。贫穷的人因为比较辛苦劳累,所以容易生病,但生了病也没钱看医生,因此俗话说:“贫病交迫。”贫穷的人没钱买足够的衣服、饮食,因此衣食缺乏导致衣不蔽体、食不充饥,所以外表也不会好看。贫穷的人因为要为五斗米折腰,总是要卑躬屈膝地乞求别人施舍,因此地位又下贱,常常被人看不起或欺负;因此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总之贫穷的人所受的苦恼真的比较多,不容易学佛。所以一般人布施的目的是要脱离贫穷,脱离贫穷后不仅利益自己,同时也可以利益众生。常布施的人未来世的福报会很好,菩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因此需要很多世间福德当作工具,成为修道的道粮,因此也是广修布施行,这样可以利用未来的这些福报来帮助许多有缘众生。
佛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83 毕定品〉中说到菩萨是这样教化悭贪吝啬之众生的:
为悭者如是说法:“诸众生!当行布施,贫穷是苦恼法,贫穷之人自不能益,何能益他?以是故,汝等当勤布施,自身得乐,亦能令他得乐。莫以贫穷故,共相食噉,不得离三恶道。”
佛陀常常为悭贪吝啬不肯布施的人说:“各位众生!您们应当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为这个缘故,您们应当努力精勤的布施,这样自己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12〈1 序品〉中也说:
菩萨思惟:“众生不布施故,后世贫穷;以贫穷故,劫盗心生;以劫盗故,而有杀害。以贫穷故,不足于色;色不足故而行邪婬。又以贫穷故,为人下贱;下贱畏怖而生妄语—如是等贫穷因缘故,行十不善道。若行布施,生有财物,有财物故不为非法。何以故?五尘充足,无所乏短故。”
也就是说,菩萨会这样思惟:“众生因为不布施的缘故,导致未来世贫穷;因为未来世贫穷的缘故,就生起偷盗抢劫之心,而杀害了其他众生。又因为贫穷的缘故,所以得不到眷属无法娶亲,因此而生邪淫。又因为贫穷的缘故,地位低下恐惧而常常妄语。所以因为贫穷的因缘导致常常作恶多端,所行皆是与十不善业道相应。如果有修行布施,那未来就会有很多财物,就不会因此做非法造恶之事。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福而五尘充足,因此于此心中是无所乏短的缘故。”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因此我们要努力布施。
——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