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张居士修行日记整理 -2015.4.3 读书摘录

2015-05-01 浏览次数:54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然此功夫不唯我诸同修娴熟,而且有极多人成就双运功夫--于处理单纯事务及与人作简单交谈时,亦能保持无相念佛净念于心中。亦如我今写此信时,无妨同时忆念阿弥陀佛,非君想象之所能知也。
若君坐于海边,忽然狗来吠汝,作势欲咬,忽然身边有人来玩水戏闹,汝能专心听闻海潮音而入流亡所耶?较耳根圆通粗浅之无相念佛功夫,君尚未能入门,云何奢言能修深妙之耳根圆通法门?
性障已除或已伏之人,于未到地定过暗之无觉观中,将会忽然现起初禅觉观,离开未到地定,受初禅之身乐五支功德。若知伏除性障之理,不必舍离觉观--不须进入未到地定过暗境界--便可发起初禅。
余多年来不断强调:“若未将无相念佛之念弄清楚,不能以此念而礼佛者,即使拜断了腰杆儿,也无法成就无相念佛及看话头功夫。”一旦找到了无相念佛之净念,其余锻炼功夫便无问题,只需按部就班练习即可成就。
实以余信唯心地狱实有,其苦痛百千倍于物质人间;纯是内相分故,苦痛无尽,非可轻尝;

一切异生凡夫之佛性不名为常,不离分 段死故,正死位中佛性不现前故。须至中阴身时方又现前。处胎前期佛性虽有运作而不现前,须至六月 七月方渐现前,不得名常。未入地菩萨佛性有常非常;其常者方便说常,不离变易死故,有爱住地烦恼 未断尽故。
明心时(悟错者除外)可以随时随地照见自他一切有情之真如运作,
十住菩萨所见佛性如夜见色,如来所见如昼见色。
十住菩萨智慧力多,三昧力少,是故不得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智慧力少,以是因缘不见佛性;诸佛世尊定慧等故,明见佛性了了无碍,如观掌中庵摩勒果
虽余明心及见性皆由坐中参究悟入,然发觉坐中唯能由法尘一相而入,难以迅速体悟,故于传授知见及禅三之机锋中,皆在动中六相施为。若静中定相而入,多落定境,趣向寂灭及苦空无常无我等声闻法中,故云---“由六相悟入法性为无上”。
触证者非君所谓领受触法,乃是觅得如来藏---明心之后,以明心真见道之现量亲证如来藏;复以加行---深入领受体验真如与七识间互相联系运作之各种微细状况而发起正见进入初地,一切人天外道所不能转,已触证领受真如法性故。若非自参自悟者(刺探真如密意而知者),不能深入证验八识间之联系运作,即不名为触证;不能体验、不能触证故,无能发起正见,便被外道法所转
 
龙树菩萨亦云:“凡夫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以下,遍知四天下众生心、心数法;声闻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辟支佛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百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
已见性之人皆知看话头与看佛性无二故,若具看话头功夫,能于动乱之中而不散失者,只须令知佛性名义,当下便能眼见分明,而无碍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之运作及觉受。是故,累积多年之度众经验,发觉聪明伶俐之人较易明心,而较难见性;未曾作好定力及看话头功夫,便已先知佛性名义故。
八地乃至后身菩萨不由产门出入故。
必须将真妄二心如何并行运作之细节,历缘对境乃至睡梦之中详细体验分明,方名通达位。
乃至其前诸祖,皆犹未离眠梦,密宗之了义经《楞严经》说此境界未离想阴;犹未断尽想阴者皆未断尽烦恼障,未是出三界之俱脱阿罗汉,虽有大神通,敌得过轮回生死否?
修通之人类由定入,若是依定直往而进之菩萨,必于第二住得初禅、第六住得三禅。
譬如有专修戒慧直往菩萨,乃至二地满足而未离胎昧,未具四禅八定及五通故;彼犹未具第五行入住出胎正知,亦未眼见佛性,只凭明心,加修一切种智而位阶别教初地得道种智,非君所知也
何有已证四禅以上定境之人而不离眠梦者?
若不依胜定而修五通,其通境界低劣
初禅、天耳易得,有觉观四心故;二禅、天眼易得,眼识无故,心摄不散故;三禅、如意通易得,身受快乐故;四禅、诸通皆易得,一切安隐处故。
若非得四禅后修五通,则必多与鬼神交通,诸事繁杂而无止尽,妨修四禅八定及楞严定,障碍俱解脱及成佛之修证;若欲推辞不顾,而诸鬼神必不罢休,使汝不能不为彼等办诸杂事而无止尽;汝依欲界定而修得通,境未胜彼故,彼能强汝作不乐事故。若于第四禅修,速易成就,而不受彼等扰乱,得近大般涅槃,不障圣道。

以见道之人于五盖性障能除当除故,非如未见道者唯能伏不能除,故说“习气如果不除,禅定就永远不现前。”若改除为伏,即成大过;何以故?以见道之人伏五盖时必定永断,无有复起时故,具无漏功德故。
是故佛于经中开示,谓一切众生无始世来未有不曾得四禅八定具足者,皆以未悟道故,轮转生死,又复丧失四禅八定,乃至有因此而不信有涅槃可出三界者。故又开示修道非以证得四禅八定及五通为要,乃以断三界烦恼而出生死为要。
若俱解脱无学,自能延寿促寿;或自知过去世行报,故意前往受报而取灭度,如目犍连尊者等。慧脱无学皆须待时,不自知于何时可以舍寿,不能预作安排,故有时死得比野狗还要狼狈;但绝非是俱脱无学圣者;凡具四禅定力者皆可促延寿算故。
若云“十二因缘是互为因、互为缘,故名十二因缘,不必于十二因缘各支背后各皆同缘阿赖耶识”者,则十二因缘不应名十二,而有无穷尽;则应无明支另有其因,其因复有其因,则有辗转无穷之过。是故十二因缘前后逆顺互为因缘之同时,亦皆各缘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亦同时缘于十二支,而有有情之三界生死。
知君尚且未会无相念佛,云何能知坐忘境界?既不知坐忘境界,何知彼境界是否未到地定境界?
余甫学已,不过六月,便入坐忘境界,不触五尘;二小时之觉受唯有五分钟而已。
于彼境中唯一话头,眼虽睁而不见色,耳未闭而不闻声……乃至身居暑而不触热;闻罄声而后方知闻罄刹那之前悉不见色等,
此境中唯有话头正念,不触外境;然坐忘则不唯离五尘,亦失正念,谓之未到地定过暗,不能发慧。
惑有三种:见惑、思惑、尘沙惑。见思二惑于二乘无学已断,故起空执。尘沙惑于大乘见道起分破,至佛地方尽。
犹如六住前之佛子勤作观行,而亦能伏三界惑,例如未见道佛子及外道修行者亦有修得四禅八定者,见思二惑已伏,虽未能断,此生毕竟不现;何况二乘无学见思烦恼障断,唯余所知障微细上烦恼,而不能除“非惑之空执”?
无明有二:一者烦恼障一念无明--四住烦恼--见思惑也;二者所知障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修道上烦恼--尘沙惑也。
有学佛子以分断故,渐渐出离生死,名为有学圣人;断尽一念无明则出三界生死,名为无学圣人。而此诸无学圣人,或入别教初地以上,名为别教圣人;或不入别教初地,犹在三贤位,名为别教中之外圣内凡之贤人。登圣与否,端在一切种智是否分证体验而发起道种智,以此差别。
善男子!如世间人说言虚空无色无碍常不变易,是故世称虚空之法为第五大;善男子!而是虚空实无有性,以光明故故名虚空,实无虚空。
是故众生自共相诸法不遍,是依他(真如、色蕴)而起,非常非真。而虚空是无,无有一法可得,待物而有;因于真如所生十二处十八界而有受想行觉,觉知似有虚空;而虚空无法,冥顽不灵,因心而生虚空似有之法,其实无法。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