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总汇(11-16)

2015-04-26 浏览次数:1943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11

2007年5月5日  净菩

原文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我著想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刻期之心,改作唯愿速往之心,即不速亦无所憾。但致诚致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三)大云月刊】

净菩笔记:

念佛修行的人,应当存有现在就要往生的想法,如果还不到命终的时候,也只能随缘(继续留在娑婆世界受报),假如要规定自己在某个时候就往生西方的话,如果功夫成熟,还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是我们原本应该遵循的道理;如果硬要减少寿命而往生,那可就实在是戒律和经典里面所呵斥反对的行为了。只要毕恭毕敬、诚心诚意的发愿恳求快些往生西方就行,不应该规定自己必须在某个具体时间往生。修行的人,不可以偏激固执;偏激固执容易导致丧心病狂,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净业如果成熟,今天就能往生当然更好;如果还不成熟,就要往生,就成了拔苗助长。只怕魔境一来,不但自己没法往生,而且让很多无知的人丧失了信心,说念佛有害无益,有个人就是前车之鉴,由此产生的害处实在太大。希望把规定具体某个时间往生的心,改成只盼早日往生西方的心,就算是没有早去也没有遗憾。只要诚心诚意,希望早日舍报往生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急躁而导致招来魔事。

此文核心在于,印光大师劝诫念佛求往生的人,一定不要急躁,有些人念佛的功夫还不够,却强行规定自己要在哪天哪天往生,给自己限制日期,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大师在文中劝告,念佛求往生的人,可以发愿求尽早尽快的往生,但一定不要给自己强行规定日期(只是希望尽早尽快,念佛念到一定水平,到时候自然会预知时至,这个日期是自然得知的,而不是给自己强行规定的)。念佛修行的人,切记要注意这个问题。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12

2007年5月6日  净菩

原文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正)与徐福贤书】

净菩笔记:

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丝一毫的善事,以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把这些功德全都回向往生。能这样照做,那么一切修行行动或者法门,都是作为净土法门的辅助。就好像积累众多尘沙而形成大地,积聚众多河流而形成海洋;广大深邃,是谁也没法数的过来的。但需要发菩提心,发誓愿度众生(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所有修持的功德,都回向给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三有:1.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一、欲有,即欲界的生死;二、色有,即色界的生死;三、无色有,即无色界的生死。2.本有、当有、中有。本有指现生的身心;当有指未来的身心;中有指本有与当有之间所受的身心。)。就会像火上浇油、禾苗得到雨露一样(指好上加好);既能和一切众生结深深的法缘,又能很快的成就自己大乘殊胜修行。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是凡夫和二乘人(二乘:声闻和缘觉)自私自利的思想;虽然修的是妙法,但感得的果报却很微小。

此文主要劝诫要注意回向,日常生活中哪怕有一丁点儿的功德也要回向给往生,而且要发大心大愿普度众生,否则就是自私自利,没有大成就。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13

2007年5月6日  净菩

原文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则常侍弥陀,而复普于十方无尽法界,普现色身。所谓但有利益,无不兴崇;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普陀山者,乃菩萨应迹之处,欲令众生投诚有地,示迹此山;岂菩萨唯在普陀,不在他处乎?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此义甚深,当看印光文钞中,石印普陀山志序自知。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生称名之音声而施救护,故名为观世音也。普门者,以菩萨道大无方,普随一切众生根性,令其就路还家,不独立一门。如世病有千般,则药有万品。不执定一法,随于彼之所迷,及彼之易悟处,而点示之。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各皆可获证圆通。以故法法头头,皆为出生死成正觉之门,故名普门也。若菩萨唯在南海,则不足以为普矣。(正)复郦隐叟书】

净菩笔记:

观世音菩萨,在以前的劫中,已经成佛很久了,佛号叫做“正法明如来”,但是因为慈悲心重,虽然安住在常寂光净土,同时却又示现于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虽然经常显现佛身,却又经常显现成菩萨、缘觉、声闻等身形;虽然常常跟随在阿弥陀佛身边,却又经常在十方法界里面处处示现。只要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就有观世音菩萨的身影;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示现什么身为他们说法度他们。普陀山,是菩萨根据机缘化现的地方,是为了让众生有个地方来显示诚心,所以才在普陀山示现;怎么能认为观世音菩萨只在普陀不在其他地方呢?月亮升到天空,所有河流都会出现月亮的影子,即便是小到一勺水一滴水中,也都是各自显现整个的月亮影子。如果水浑浊或动荡,那么月亮的影子就不清楚了。众生的心就好比水一样,如果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在这个人念的时候,就会让这个人获益--无论是否显著。如果心不是十分虔诚,不专一,那么就很难得到救护了。这个道理很深,可以看我(印光大师)的文钞里面【石印普陀山志序】那篇文章就知道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字之所以叫做“观世音”,是因为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通过反闻闻自性的方法而证得圆通,果地上观察众生称念菩萨名号的声音而给予他们救护,所以名字才叫“观世音”。 “普门”,是因为菩萨道行广大,随顺一切众生的根性,在他们迷惑的地方和容易明白的地方,而加以点化。比如六根、六尘、六识、七大,都可以证得圆通。由于这个缘故,各方各面,都可以变成出离生死成就觉悟的门路,所以起名叫做“普门”(参见《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如果菩萨只在南海(指南海普陀山),那就算不上“普”了。

大师在此文中,主要讲述了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来历和普门品名称的来历,并且阐述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现的道理,并非只有在普陀山才能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14

2007年5月6日  净菩

原文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慈救苦者,即释迦佛在世时,亦尝令苦难众生念观音,况吾辈凡夫乎?(三)复宁德晋书】

净菩笔记:

念佛念观音,都可以消灾解难。平时适合多念佛号少念观世音菩萨名号。遇到危机灾难的时候,最好专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原因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悲心深切,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有很大很深的缘分。千万不要因为看到刚才的这些文字,就说佛的慈悲比不上观世音菩萨。要知道,观世音菩萨是代替佛陀发慈悲心救苦救难,即便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是让苦难的众生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呢?

想必大师写此文的时候,正逢抗日战争多灾多难的时候,所以劝人遇到危难的话专心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讲述其中的道理,同时又告诫大家不要误以为佛的慈悲心不如观世音菩萨。当年本师都教我们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们难道连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都不听么?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15

2007年5月7日  净菩

原文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古德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且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祈二次再版,删去此四大要诀。庶初机不致受病,而通人无由见诮也。(三)复丁福保书】

净菩笔记:

玉峰法师修行虽然好,但见解和理论大多偏颇。比如念佛四大要诀,他的意思也并不是不好。但文章措辞和论点,和古德(古时候的大德)恰恰相反。不除妄想,不求一心,这些观点通通违背大德教化,所以全是谬误。经典里面教人要一心(专心念佛,以便达到一心不乱),他却教人不要一心。不除妄想能达到一心不乱么?修学时制定一个高些的目标,结果却仅仅得到中等的效果。怎么能因为没有取得效果(高目标的效果)就不学了呢?如果因为得不到效果就让人不用学习,这是让人只修学低层的东西了。(上面这句暂时没法做出最恰当的解释,总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修行人应当制定一个稍高的目标进行努力,实际上或许可能只会得到一个中等的结果,但不能因为没达到原先较高的既定目标就不制定高目标了。如果因为这样,那就是舍大而取小了。)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他(指玉峰法师)使劲的教人散心念佛,不赞扬专心集中心思念佛。念佛虽然处处时时都没有什么妨碍、没什么害处,但如果要想亲自证得念佛三昧,能静当然很好,不能静,也不妨动静结合。他(指玉峰法师)总认为静是邪路,说是这样就大大违背了执持名号忆佛念佛的宗旨了,这种说法的罪过实在是大的没法说了。况且念佛这个法门,十分圆融可以包揽一切法门。而他却把静字放在了这个法门之外(指玉峰法师把静当成邪路对待),他怎么能算得上是净土宗的真正善知识呢?! 希望第二次再版的时候,删去这四大要诀。这样初学者不会受到危害,而通达佛理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了。

大师在此文中,指出了玉峰法师四大要诀的不当之处,提出多种依据来批驳这种不正确的见解。从此文中也当警惕,如果有人劝念佛之人说用不着消除妄想,不用达到一心不乱,这样的话不可以把他当做善知识,因为这种说法和经典相违背,和大势至菩萨的教导不符合。
《印光大师文钞》学习笔记之示修持方法篇-16

2007年5月7日  净菩

原文

【念佛不分圣凡。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嗔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而富贵之人便被富贵所迷。聪明人以聪明迷。愚痴人以愚痴迷。芸芸众生,能念佛者,有几人哉。既知此义,当勇猛修持,勿致欲念而不能念,则不负此生此遇矣。(三)复卓智立书】

净菩笔记:

念佛不分圣人凡夫都可以念。圣人是指三乘,也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凡夫指的是六道,也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但天道由于享乐的缘故,所以不能念佛的多(沉溺于声色犬马享乐当中)。三途(指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由于苦难太多的缘故,不能念佛的就更多了(相对于天道而言)。阿修罗道的众生,因为嗔恨心重的缘故,所以也不能念。只有人最容易念(相对于其他五道)。而人里面,富贵的人容易被富贵所迷惑(原因和天道的众生类似),聪明的人被自己的聪明所迷惑(这个聪明是指世智辨聪,也是学佛的一种障碍,和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无想天、盲聋喑哑、佛前佛后一样属于八难的一种)。愚痴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被自己的愚痴迷惑住。芸芸众生,能念佛的,还能剩下多少了?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当勇猛精进的修持,千万别等到想念佛的时候却念不成,这样就不会辜负了这辈子遇上佛法的大好机缘了(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印光大师在此文里面分析了六道当中念佛的情况,天道的人福报很大,所以只顾着享乐而不肯学佛念佛了,三恶道的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也很难学佛念佛,阿修罗道嗔恨心太重也不容易念佛。六道里面只剩下人比较容易学佛念佛了,而人道里面,由于富贵享乐、愚痴、世智辨聪等原因,再筛选下来的能念佛的人已经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大师劝学人们一定要平时懂得精进修行,千万别等到想念佛的时候却念不成(不信的话,等得病的时候试验一下,看自己还能不能坚持的念佛),那个时候可就晚了。

示修持方法篇的学习笔记暂时告一段落,后面开始【示生死事大】的学习笔记。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