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多闻成智慧

2015-04-23 浏览次数:217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最近论坛的争论多了。我们也作了一些反思,的确有很多方面没有作好,很多问题没有详细解释,没有说明白。而且我们有点懒总是希望能够把某位祖师大德,推到前面来。自己省事。现在看来是不容易。所以今后我们会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大家的问题详细说明。

先说为什么要多闻,要学习。

下面是和几位同修座谈《未曾有因缘经》时记下的,整理后发给大家。


  闻为金翼鸟  威势武力强
闻为行宝藏  所在相利益
闻为大桥梁  济度众苦厄
闻为大船师  济渡生死海
多闻令志明  以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闻行法安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欢
善解甘露法  从是得泥洹
闻为知律法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仙人敬事闻  诸天亦复然
捡心不放逸  积闻成圣智
慧能散忧患  亦除非邪衰
欲求安隐吉  当奉事明者
盲从是得眼  如暗中得烛
开导世间人  如明将无目
是故应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明者  是名积聚德 

白话译文:
多闻如同金翅大鹏鸟一样威武强壮。
多闻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宝藏,随时随地为我们带来众多的利益。
多闻是宽广的桥梁,能够让众生脱离痛苦与灾祸。
多闻是大船,能够渡化众生脱离生死苦海。
多闻能够让我们的心志开明,增长智慧,有了智慧就能了达真正的佛法,对所闻所见都能如法对待。
多闻能够驱除我们的优虑,能够让我们以定为乐。真正了解佛法甘露,最后达到涅盘妙果。
多闻能够了知戒律,善不善法,解开疑惑,端正自己的见解。
从多闻能够让我们舍弃不善之法,从而逐步获得常乐我净的圣果。仙人,天人都十分尊敬多闻的人。收摄心神,不放逸。再加上多闻,就可以成就无上智慧。
真实智慧能够消散我们的忧患,除灭邪见非法,及苦厄。如果要得到安详和吉利,那么就要跟从明师学习。
如同盲人复明,黑暗中得到烛光照耀一样。开导世间众生,让没有眼睛的人看到光明。
所以应当舍弃愚痴,远离骄慢富乐,从明理多闻者学习。这样才能积聚福德。

这里说的多闻可不是指我们随意的多看多听,平时多看报纸,多看电视剧,多看电影,上网看花边新闻。这不叫多闻,这是瞎闻。多闻是多闻佛法,多闻戒定慧,多闻因果报应,多闻善行。还有在《吉祥经》中,世尊讲到: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我们生活中的技艺,知识也要多闻。这是必要的。

多闻的好处很多,有人不赞成多闻,说听多了会乱,那要看你听的是什么,看的是什么。听佛法不会乱,多看经典不会乱。佛法经典看的越多越不会乱,因为经典中翻过来,调过去就是讲那么几件事。讲因缘果报,六道轮回,讲戒定慧,讲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讲缘起性空,一实境界。看的越多你就越清楚。这么多经典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对象,用不同的譬喻来谈的。

多闻可以让我们更能深刻了解佛法含义,对佛法建立坚强的信心。这个信不是我们随便说说的,说我信佛,那就算信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及未来世诸众生等,虽闻如来诚实之语,必怀疑惑。设使顶受,未免兴谤"我们都有怀疑,没有怀疑那就是菩萨了。佛法讲的是否是真的?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讲: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你看的多了,智慧就出来了。本来这里有个疑点,看到这本经明白了,那里有个疑点,看到那部经,解决了。久而久之,疑心祛除,智慧显现出来。

但是这里有一句话要特别注意。那句话呢?敛心不放逸,积闻成圣智收敛自己的心神,积累多闻才能变成智慧。那么敛心,敛什么心呢?敛我们平时的散乱心。例如平时我们看电视,看报纸杂志书籍,上网等等媒介吧。看到美女(美男)生淫欲心,这样的心要收敛,看到别人发财了,看到哪里有钱赚,贪心升起,这个心要收敛。看到有什么不公平的事情,甚至遇到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尤其是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嗅恚心就出来了。这个也要收敛。

所以在这里我们知道,不能敛心,贪嗔痴,嫉妒骄慢,这样的习气严重,那么多闻是不会有智慧的。只能增加习气。知道的再多也没有用。

为什么这些心都要收敛,因为这是障碍。我们本来的自己就是由于这些妄想执着而遮盖起来的。收敛起这些心,也就是减少了障碍,积累多闻,由量变到质变,就能成就智慧,而且是无上智慧。所以劝大家平时多“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没有事情少看电视,少看电影,不要闲着就上网瞎转悠。有空多读经典,要么念佛,要么禅定打坐也成。不要虚度光阴。

多闻要学习的还有一个重点,那就是善不善法,戒律。这个学佛的朋友一定要认真了解,搞清楚。这才是闻。“闻为知律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善法,什么是不善法。什么是善中存恶,什么是恶中有善。都要知道。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才不会迷茫,迷惑。这件事情我该不该做,该怎么做?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个要清楚,不能糊涂。这个也是要费点力气的。比如我们在家居士,持五戒。那么要详细看看《佛说婆塞经》。这本经就是讲五戒的。厚厚一本哪。不仅仅是不杀,不盗这几个字的问题啊!问题很多。

有了多闻才有智慧,生活中才不会糊涂,我们才能没有忧虑担心和苦患。才能有快乐。学佛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也必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未曾有因缘经>讲到:行苦苦报。行乐乐报。不快乐的后果是有很大问题的。没有多闻,学佛很容易成为一个痛苦的过程。平时生活中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指导思想。就容易出邪见,有不善法,苦厄,灾患就更多。所以学佛就是要学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学佛要越学越快乐,越学越开朗,越来越明白。这是有智慧,学上路了。

如果你学佛,就知道念阿弥陀佛,能不能成就?能成就。但是什么人能成就?上根人成就。什么叫上根呢?听了就信,信了就行,一点折扣不打。这就叫上根。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平时什么都不想,光念佛,能成就,这叫上根。我们学佛大部分的人呢?中根。半信半疑,有的信多一点,或者疑多一点。这就要靠智慧去破疑。你说你也学老太太,什么不想,光念佛。我说你不可能不想,对不对?很现实。你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有工作,有家庭,有朋友,有同事。接触的是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你不想是过不下去的。没有智慧,很难有进益和成就的。

所以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了这么多经典,不是让我们放在书架上的,是让我们学习的。学习后要实行。上根人一本书就可以。六祖慧能是上上根,顶尖了。人家是听到一句就开悟。智慧就成就。我们是听了八百句也没有开悟,怎么办?要学啊!

要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叫你念佛,你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几天下来没有感应,就开始埋怨了。好象佛菩萨说话不算数,欠了你钱一样。那能成就才怪呢。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原文: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复告王曰。王今福德。聪朗博义。皆由前世亲觐明师。慊苦奉侍。习学所致。因缘果报。今为人王。智慧明达。陆宜抚接。世间难有。是故我说。般若智慧有四种义。是故当知。求三乘人。当学般若。苦欲离三恶八难苦患。欲受人天快乐果报。以要言之。求一切福德。皆应修学智慧方便。如我前说。阿逸多王。勤苦习学。智慧力故。虽复失行生恶趣中。常识宿命。识宿命故。改恶修善。速得解脱。感致诸天。济接供养。以智慧力为诸天师。以是因缘。我说般若有四种义。尔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智慧方便。功德因缘。甚大欢喜。太子只陀。夫人太后。群臣士民。一切大众。莫不解悟。各各修敬。为佛作礼。复座如故。

白话直译:

世尊说完这个偈子后,又告诉波斯匿王说:大王今天您的福德都是由于前世亲近明师,谦虚辛勤、奉侍学习的缘故,所以今生得为人王,智慧明达,待人处事善巧相宜,世间少有。所以我说,般若智慧有四种意义,还应当知道,求三乘正法的人,都应当学习般若智慧,想要远离三恶人苦,享受人天果报的人,总之一句话,求一切福德都该修学智慧方便。

就象我前面所讲,阿逸多王勤苦学习,智慧得力量让其虽然因为作了错事,堕落恶趣,但能记忆宿命,因为能够记忆宿命,改恶修善,就迅速解脱,甚至感动诸天供养,以智慧的力量能成为诸天的老师。所以我说般若智慧有四种意义。

这时波斯匿王,听闻佛说智慧方便的功德,十分欢喜。太子祉陀,天人,太后,群臣,大众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各自礼敬世尊,然后落座继续听闻佛法。

亲近明师,谦虚学习,将来的果报,你会很有智慧,糊糊涂涂的学佛是不行的。一定要求个明白。谦虚奉待,我们现在的人作到的不容易。这个也是习气。但是谦虚将来的果报是智慧明达啊!

般若智慧的四种意义:

甘露:能够滋养的意思。能够培养圣果。
良药:能够救人之病。祛除众生恶业的意思。
桥梁:能够度人苦难,让大众远离灾难。
大船: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

能养,能愈,能度,能载。这四种意义。

那么经中这一段有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求一切福德。皆应修学智慧方便。”。

无论你求那一乘,声闻,缘觉,大乘,无论你要求什么福德。都要修习般若智慧。哪个都不能少。这个大家要注意起来。你说我不求智慧,我只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就有智慧了。算盘打的很好,顺理成章。但是实行起来问题多多。首先没有智慧你能否求到福德,就很是问题。前面说的很明确。没有福德怎么往生。为什么这么说呢?没有智慧你会做很多错事,甚至是作完了还以为很正确。除非你万事不管,什么都和你没有关系。否则问题都会有。

其次你想往生,怎样往生得学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都要看看吧?里面说:诽谤正法的人不能往生。那么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总得清楚。三辈九品都要明白。自己能作到那一品要对照。每一品的条件,往生的情况也要清楚。这些都要明白啊。往生九品中下品往生是不能自主的。你想要往生保险,目标至少要定在中品下生。中品下生是什么条件?戒律!还是得学。五戒十善清不清楚?怎样落实?这些内容,释迦牟尼佛一句话说明:求一切福德。皆应修学智慧方便。求福德就要好好学习智慧。

说了半天,这个智慧是什么?
梵语若那Jn^a%na,译曰智。般若Prajn^a%,译曰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又知俗谛曰智,照真谛曰慧。通为一也。大乘义章九曰:‘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智慧就是觉悟,自觉觉他,了知一切。智慧就是明白,不糊涂。不是说我记得多叫智慧。明星的花边新闻知道再多也不是智慧。

因果中有一条规律,叫做因小果多。就是说种下的因,可能是很少的。但是解出的结果柱往是比因要大的多的。甚至是十倍,百倍,千倍不止。这个智慧修学的种子种下来,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证果也好,往生也好,都可以。因为这是无漏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