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识境界 勿作圣解 兼答不容不信师兄的疑问 我们学佛人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读到经论中的佛所开...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171
-
法施的功德(ZT)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324
-
世尊在《阿含经》中,向我们强调了亲近善知识的重要,经曰:我由善知识故,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407
-
佛道品第八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187
-
从学习经论和亲近善知识间的关系说起 写给恒河之声师兄的一点建言 看了恒河之声师兄有关依经、依师...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358
-
僧务外学作者:莲池大师儒者之学,以六经论孟等书为准的,而老庄乃至佛经禁置不学者,业有专攻,其正理也,不足怪也。为僧亦...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244
-
有时候,我们的同修在谈论外道邪见、破斥其法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这是自赞毁他。不要说别人的不是等等。果真如此吗...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1350
-
佛法中对于心的描述有很多,经典中常常是整篇的文字来阐述心的问题。不过在描述心的开示中,大都有一个共性,或者说是一个经...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174
-
大方广佛华严经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离世间品 (节录)「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戒。何等为十?所谓:身清净戒,护身三恶...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434
-
论佛教人天乘善法与儒家道德思想之差异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世界的东方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灿烂的巨星,那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
2015-04-24
来源:
关注次数:2265
|
图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