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诸经巡礼--阿含藏 一

2017-03-29 浏览次数:9617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诸经巡礼--阿含藏》
    v  目 录 w
-------------------------------------------
1.增一阿含经卷二十 声闻品〔一位具异能者皈佛记〕----------------2
2.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善聚品〔您知道阎罗王想出家吗?〕----------2
3.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善聚品〔仗佛缘下生人间 修行成道的忉利天主〕----3
4.中阿含经卷十九 梵天请佛经〔佛与魔波旬的一场文武比试〕-------------4
5.长阿含经卷十四 梵动经〔您真的懂得如何赞颂如来吗?〕----------------6
6.增一阿含经卷十八 四意断品〔佛会衰老吗?〕-------------------------6
7.中阿含经卷六 梵志陀然经〔缘何往生梵天〕---------------------------6
8.中阿含经卷三十 降魔经〔目犍连尊者降魔记〕-------------------------8
9.中阿含经卷六 瞿尼师经〔无事人最正经〕-----------------------------9
10.中阿含经卷二十九 说无常经〔世尊赞颂阿罗汉〕-----------------------9
11.中阿含经卷十三 说本经〔施一饭予辟支佛所得的果报〕------------------10
12.长阿含经卷八 散陀那经〔我们修行都有这些垢秽吗?〕------------------10
13.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 增上品〔如何才可免死?!〕------------------------13
14.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善聚品〔我们修行为何没有成就?〕----------------13
15.增一阿含经卷十六 高幢品〔如何是此岸? 如何是彼岸?〕----------------13
16.中阿含经卷三十 怨家经〔心生怨恨的后果〕----------------------------14
17.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 苦乐品〔修行人应如何看待物质条件〕--------------14
18.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 增上品〔唱诵经呗 互相争胜〕---------------------14
19.中阿含经卷二十九 沙门二十亿耳经〔一位不自誉 不慢他的达道者〕-------15
20.中阿含经卷九 手长者经〔一个在家修行者的典范〕----------------------15
21.增一阿含经卷十九 四意断品〔比丘因病厌世的一则特殊个案〕------------15
22.长阿含经卷六 小缘经〔有关人类的由来〕 -----------------------------16

诸经巡礼
摘录自台湾《十方》杂志内〈深入经藏〉及〈阅藏笔记〉两栏
-----------------------------------
1.增一阿含经卷二十 声闻品〔一位具异能者皈佛记〕
世尊与大比丘众在灵鹫山时,有一天,世尊从静室出来,带着鹿头梵志下山,来到大坟场。世尊就逐一拿起髑髅交给他,并说:你懂得天文及医药,又知晓死因及投生之处,我现在问你,这髑髅是男人还是女人?生什么病而死?有没有药医?投生何处?鹿头梵志就一一接来仔细观察,并用手敲敲看,然后逐项答复,并都得到世尊的确认。现摘录他的答复如下:
一.这是男人的,因众病并发而痛死,应服用诃利勒果,并加蜂蜜;命终生三恶道。
二.这是女人的,还未满月,即因难产而死,应服用好酥醍醐;命终生畜生道。
三.这是男人的,…猛腹泻,应停食三日;命终生饿鬼道,因为临终前一直想着水。
四.这是女人的,产子时气力衰竭,加上饥饿而死;因持戒无缺,命终生人道。(世尊于此补充说:凡是持戒无缺的,命终不是生于人中,就是天上。)
五.这是男人的,无病,为人所害死;因奉持五戒,兼行十善,命终生善处天上。
这时,在东方边境普香山的南麓,有位名叫优陀延的比丘,于无余涅盘界而般涅盘,世尊在转眼之间,已把他的髑髅取来,交给鹿头梵志,并问他:这是男的还是女的?他又用手敲敲,然后说:我观此髑髅,亦不见坐,亦不见断,亦不见周旋往来,所以然者,观八方上下,都无音响,我今世尊未审此人是谁髑髅?在听过世尊的答复后,他感慨地说:我能观察而知道虫蚁鸟兽的来处与雌雄,但我观察这位阿罗汉,却毫无所见,既不知道他的来处,也不知道他的去处,真是奇特!所以如此,乃因诸法之本,出于如来神口,然阿罗汉出于经法之本。世尊说:确是如你所说,即使诸天世人魔若魔天,终不能知罗汉所趣。鹿头梵志遂向世尊礼足并说:我能尽知九十六外道的趣向,却不能分别如来之法的趋向,希望世尊让我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世尊说:很好,赶快修行,也没有人知道你的趣向。于是鹿头梵志即出家学道,在闲静之处,思惟道术,即成阿罗汉。

2.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善聚品〔您知道阎罗王想出家吗?〕
世尊告诉诸比丘:住在楼上的人,可以看见楼下行人的往来;我也是一样,可用天眼看见众生命终之后,投生何处。身口意都行善,不诽谤贤圣,行正见法,与等见相应(等见: 即以平等之心看待一切众生),则命终之后,往生天上。行此善法,不造恶行,则命终之后,生于人中。身口意都行恶,造不善行,则命终之后,投生饿鬼之中。身口意都行恶,诽谤圣贤,与邪见相应,则命终之后,投生畜生之中。至于身口意行恶,造不善行,诽谤贤圣,则命终之后,投生地狱之中。
于此,世尊非常详细地说出罪犯在地狱中受报的情形,内容跟其它经典所描述的大略相同,现仅选取两则其它经典所未载者,整理记录如下:
第一则 在罪犯受诸苦刑之前,阎罗王同他们会有如下几番问答:
1.问: 你前世为人时,难道没看到出生为人处胎之时,极为辛苦,诞生后又要哺乳沐浴吗?  都答: 看过。 再问: 那么你为什么不好好修行身口意?  都回答: 因为愚惑,不知什么是善行。 
2.问: 你前世为人时,难道没看到老人身体衰弱,行动不便,不再有少壮时的心情?  都答: 看过。  再问: 那么你为什么不好好修行身口意?  都回答: 当时实在不相信自己会老。
3.问: 你前世为人时,难道没看到病人卧在屎尿之上,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  都答: 看过。  再问: 那么,难道你不知道自己也会生病死亡?  都回答: 当时实在还想不到自己会生病死亡。
4.问: 你前世为人时,难道没看到人在临终时各种苦痛,意识昏迷,家人围绕而哭的情形?  都答: 看到。  再问: 那么,难道你不知道自己也会生病死亡?  都回答: 当时实在还想不到自己会生病死亡。
5.问: 你前世为人时,难道没看到盗贼被捕后,游街示众,并受各种酷刑,乃至砍杀?  都答: 看过。  再问: 那么你为什么明知故犯?  都回答: 因为我实在愚惑。
阎罗王在每番问答之后都同样说:我相信你所说的话,但为了使你不再犯此罪, 现在还是要治你的罪,此罪不是你的父母或社会环境造成的,你本自作,今自受罪。
第二则阎罗王自叹:我当何日脱此苦难〔注〕,于人中生?已得人身,便得出家,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世尊说:阎罗王也还有这心愿,而你们现都已得人身,出家学道,就应时常检省自己身口意,不要有所缺失,当灭五结,修行五根。

〔注〕 长阿含经卷十九《世记经》之〈地狱品〉记载:阎罗王及诸大臣在地狱之中,昼夜各有一半时间,还是要被大狱卒捉去灌铜汁,所经咽腹,无不燋烂;受完刑后,又康复如初,还可与诸婇女共相游戏。

3.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 善聚品〔仗佛缘下生人间 修行成道的忉利天主〕
世尊在竹园精舍时,三十三天(忉利天)其中一位天主,身上出现了五种衰亡的现象, 即:华冠自萎、衣裳垢坋(即灰尘)、腋下流汗、不乐本位(坐立不安)、玉女违叛。他因此忧愁苦恼,搥胸叹息。天帝释听到了,便问另一位天主:这是什么声音,竟传到这里?他回说:这是因为有位天主已出现了五种衰亡的现象。
天帝释便前去问个清楚,然后说:难道你没听过如来所说偈?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死;不生则不死,此灭为最乐。你为什么还要如此忧愁?天主答说:怎么能不忧愁!我命终后,将投生罗阅城猪腹之中,在生时总是吃屎,死时还要被切割。释提桓因于是告诉他:你自行归依佛法众,就不会堕三恶道了。他又问:此事当真?释提桓因答道:确是如此,如来曾说过这个偈颂:诸有自归佛,不堕三恶趣;尽漏处天人,便当至涅盘。
天主于是问他如来的所在,帝释就如实相告。天主说:我现在已没有力气去觐见如来。帝释就告诉他:你可以右膝着地,长跪(即:长身而跪)叉手,向下方世界这样说:唯愿世尊,善观察知之。今在垂穷之地,愿矜愍之,今自归三尊如来无着。他于是遵照所示,向下方长跪,自称姓名,自归佛法众,尽其形寿,为真佛子。如此说了三遍后, 他就知道自己不再处于猪胎,而转变为投生长者之家。他即以偈向释提桓因致谢:不止「蒙尊不堕恶」,而且「因彼当见佛」。这天主命终后,果然投生罗阅城中大长者家。当他将近十岁时,帝释就时常来提醒他:你可忆起前生的缘?你自己说过「因彼当见佛」,现在正是去见世尊的时候了,如果不去,日后必会后悔。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入城乞食,逐渐来到该长者家门口,静静地停了下来。长者子看到舍利弗容貌殊特,便趋前问道:您是谁的弟子?奉行什么法?舍利弗就如实告诉他。这小孩即说偈,略如:今欲求何等?与谁在此住?舍利弗也以偈回答,略如:我今不求财,非食非服饰…汝今随我来,俱觐如来容。这小孩听了,就去禀报父母,希望去向世尊礼敬问讯。父母同意后,他即带备香花及白毯,跟着舍利弗尊者一起来向世尊礼足,舍利弗也为他向世尊引介。这小孩见佛相好庄严,百看不厌,即以香花散如来身上,并奉上白毯,再次礼足,然后在一旁坐了下来。世尊知到他已心开意解, 就连深奥的「苦集灭道」四谛法,也都为他讲说。他即于座上,得法眼净,并站起来再向世尊礼足,请求准许他出家作沙门。世尊说:夫为道者,不辞父母不得作沙门。他就说:我会征得父母同意。世尊说:现在是时候了。于是他再起来礼佛足,然后回去。
长者子回家向父母禀明出家之意,父母说:我们只有你这个儿子,家里又有很多钱财,况且要作沙门并不容易。他即禀告说:如来出世就像优昙砵花,非常难遇。父母叹息地答应了。他于是向父母行礼,然后辞别。回到世尊处禀告已获得父母同意,世尊即告诉舍利弗:你为这孩子剃度,使作沙门。舍利弗即遵照指示,剃度他为沙弥, 并日日教晦。这位沙弥即在闲静处,精勤用功,不久便证得阿罗汉果,于是来向世尊礼足,禀告说:我今已见佛闻法,都无有疑。世尊道:这是么说呢?他即报告如下:
色者,无常;无常者,即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即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亦复无我。如是智者所觉知,痛(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无我;无我者是空;空者非有非不有。此智者所觉知,此(五)盛阴无常苦空无我非有,多诸苦恼,不可疗治,恒在臭处,不可久保,悉观无有我。今日观察此法,便为见如来已。
世尊听了,即说:很好!你这小沙弥,已经是大沙门了。

4.中阿含经卷十九 梵天请佛经〔佛与魔波旬的一场文武比试〕
佛在舍卫国的胜林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梵天在梵天上,生起这样的邪见:此处有常,此处有恒,此处长存,此处是要。此处不终法,此处出要,此出要更无出要过其上,有胜有妙有最者。是时,世尊以他心智,知道这位梵天的心念,即入定,于当地隐没(忽没不现)而来到梵天上。这位梵天看到世尊到来,称呼他为「大仙人」,并说出自己的心念。世尊就告诉他:汝无常说常…汝有是无明。
这时,在梵天众中的魔波旬就告诉世尊:你不要违拗这位梵天所说的话,这就好像有人吉祥事来,而排却之;有人从山上堕,虽以手足扪摸于空,而无所得;有人从树上堕,虽以手足扪摸枝叶,而无所得。此梵天梵福佑,能化最尊,能作能造,是父已有,当知一切众生,皆从是生。此所知尽知,所见尽见。如果沙门梵志憎恶毁谤大地,或水火风神憎恶毁谤梵天,那么,他们命终,都要投生到较为下贱的伎乐神当中; 反之,如果他们能分别爱乐称赞大地梵天,他们命终,必定往生最尊贵的梵天当中。…世尊听了,知悉一切,就回答说:你不是梵天,也不是梵天的眷属,却自称是梵天。如果说有魔波旬,你就是魔波旬。魔波旬知道已被世尊识破,愁忧之下,就当场消失不见了。
梵天于是又向世尊说:从前有沙门梵志,寿命极长,而您寿命很短,您连他静坐一刻的所知所见也不知道,像您这样不得要领没有境界,岂不都是大痴?如果有沙门梵志水火风神等,或者您这位大仙人,爱乐称赞梵天,那么,就都为我自在,为随我所欲,为随我所使(意思是说,都可供我梵天随意差遣)。世尊说:您说得没错,但我知道您所从来处,所往至处;随所住,随所终, 随所生;若有梵天,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梵天就说:您怎么能知道我的所知所见?又如何知道我像太阳一样,明照诸方,是为千世界?在这千世界中,您可知道没有昼夜的分别?难道您都经历过?
世尊说:是啊!像您们梵天,以及光天、净光天、遍净光天及眷属,有知有见的, 我都有那样的知见;就是不知不见的,我也都能知见。梵天,汝不与我一切等,不与我尽等,但我于汝,最胜最上。梵天不服气地答说:您怎能这样说哪?这不是爱说大话吗?…识是有无量境界的,无量知、无量见、无量种别,我各各知别,是地知地。
世尊说:如果有沙门梵志于地有地想,地是我地,是我所,我是地所。彼计地是我已,便不知地;反过来说:地则知地,地非是我,地非我所,我非地所。彼不计地是我已,彼便知地。同理可知:执着净是我已,便不知净;不执着净是我已,便能知净。
这时,梵天才改变态度说:此众生爱有、乐有、习有,汝已拔有根本。所以者何? 谓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故。并唱颂:于有见恐怖,无有见不惧;是故莫乐有,有何不可断。
梵天唱完了颂,还想跟世尊比试工夫,于是说:我现在要隐形了。世尊说:您要隐形,那就请便罢!于是梵天就隐起形来,但世尊都能随时立刻指出他的所在,尽管他使出最大的神通,还是无所遁形。他只好又现身于梵天之中。世尊于是说:我也跟您玩玩同样的把戏吧!梵天说:好啊!于是世尊起如是念:我今宁可现如其像如意足, 放极妙光明,照一切梵天,而自隐住,使诸梵天及梵天眷属,但闻我声,而不见形。世尊果真都做到了。于是诸梵天及其眷属都大为惊讶:这位沙门瞿昙竟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这时,世尊知道已达到教化的目的,便收起如意足, 又在梵天中现身出来。魔王波旬此时又现身于梵天众中,先恭维世尊:大仙人,善见、善知、善达。接着又不怀好意地劝世尊:然莫训诲教呵弟子,亦莫为弟子说法,莫着弟子。莫为着弟子故,身坏命终,生余下贱伎乐神中。行无为,于现世受安乐。大仙人,此唐自烦劳。魔王接着又说:从前有位沙门梵志,就是为了教诲弟子,而受到那样的果报。所以我才来好言相劝,不要徒费心力,不要有所作为,不如及身享受安乐罢!
这时,世尊先指出魔王的意图不良:汝不为我求义故,说非为饶益故,非为乐故, 非为安稳故,才会说出那样的话。其实,你心中想的是:此沙门瞿昙为弟子说法,彼弟子闻法已,出我境界。至于你所说的那位沙门梵志,他对外自称沙门梵志阿罗汉等正觉,其实都不是,而我所说的,都是如实而说,若我为弟子说法、若不说者,汝且自去,我今自知应为弟子说法、不应为弟子说法。这时,大概因为丢脸的缘故,魔王就消失了。世尊才接着说:是为梵天请魔波旬违逆世尊随顺说,是故此经名梵天请佛。
然后,经上说:诸梵天及其眷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人类的所有宗教中,都有与其信仰对立的各种形式的魔,而且自古以来,神魔一直都在交战,此可常见于各国的文学作品中;但却很少见到宗教学的专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本经中,梵天居然请魔波旬来助阵,并游说世尊独善其身,这实在是各种宗教中极为罕见的,也许这只能说是联合较次要的敌人来打击主要的敌人。但世尊的见地与功力毕竟比梵天高太多了,所以,梵天最终都由偏见傲慢转化为欢喜奉行。

5.长阿含经卷十四 梵动经〔您真的懂得如何赞颂如来吗?〕
世尊与大比丘众来到摩竭国,驻锡在竹林的王堂时,众多比丘聚会于讲堂上,正谈论有位梵志名叫善念,他有位名叫梵摩达的弟子,师徒俩常跟在佛后面行走。善念老是毁谤佛法僧,而梵摩达却总是称赞佛法僧。这是由于师徒俩各怀异心、异见、异习、异亲近故。当时在静室中的世尊,以天耳通故,听到诸比丘的谈论,就走出静室, 来到讲堂,在大众前面坐了下来,…问他们…谈论些什么?他们就如实向佛报告。世尊就告诉他们:如果有人随意毁谤佛法僧,你们不得怀结忿心,害意于彼,否则会自陷溺;反过来说,如果有人随意称誉佛法僧,你们也不足以为欢喜庆幸,因为生欢喜心,即为陷溺,况且这只是小缘威仪戒行。凡夫寡闻,不达深义,直以所见,如实赞叹。也就是说,对于这小小因缘,即使得到不解义的人的如实赞叹,也不足引以为善。例如,他们如实赞叹沙门瞿昙:(大意是)不杀、不偷、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饮酒等。佛接着又说到沙门婆罗门在衣食住行上的种种奢侈现象,以及为利养、邪命自活等种种事情,那些不解深义的寡闻凡夫,会因为沙门瞿昙没有这些情形而赞叹佛法僧,这都是持戒的小小因缘。佛接着告诉诸比丘:只有贤圣弟子才能以甚深微妙,大法光明来赞叹如来:…如来的超卓处,在于虽知〔尽知一切法〕不着,以不着则得寂灭。知受集灭味过出要,以平等观,无余解脱,故名如来。……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