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还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581—617年)时,有位梵僧见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创始人)所立三观,便谓与天竺之《楞严经》意旨极相符合,于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遥拜,祈求此经能早日传来中国,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终无缘得遇。一百多年后,此经终于在唐朝时传人中国。
传来之过程,颇为曲折。原来《楞严经》本藏于龙宫,因龙树菩萨至龙宫说法,见龙藏中有此经,披阅之下,叹为稀有,特默诵而出,以利阎浮众生。而且录呈《楞严经》的国家,亦视为稀有之法宝,藏诸国库,珍视异常,禁止传出国外。有一位印度僧侣般刺密谛法师,在携带此经闯关时被查获。后来他将经文缩写在丝绸上面,用蜡封好,然后割开臂膀藏在里面,等伤口平复后,终于顺利的通过关卡,航海将《楞严经》传到中国,故又称其为《血渍经》。
般刺密谛法师于大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抵达广东省,适与被武则天所贬的丞相房融相遇,那时房融是广州的太守,于是他请般刺密谛法师在广州制止寺和另二位法师——弥伽释迦和怀迪,一同翻译这部尊贵无上的宝典,而他自己为其润色。经译成后,般剌密谛法师速回本国,以解边吏之乱。因他潜藏出国,国王罪责守边官吏,故速回,愿以自身承担其罪。
后房融将这部巨典,献于武则天。因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所以武则天将此经存在宫中,未有流通。后来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在宫中受供养,有一天发现此经,大师认为此经对禅宗有价值,将其流通于世。所以这时,中国才流通《楞严经》。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