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平等] 平等乞食

2014-12-29 浏览次数:60526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平等乞食
  佛陀成道后,一日所作,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的生活。自受用,就是在禅定中享受法喜安乐;他受用,就是在僧团课徒教众,行脚弘化。尤其借着托钵乞食,接近人群,弘法利生,所以《金刚经》一开头就说:「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所谓「次第乞已」,指的是不分贫富贵贱,依序一家一家沿门托钵。不过,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苦行色彩浓厚的大迦叶尊者,他从不到富有人家托钵受供,因为他认为富贵是由于过去世懂得布施种福田所招感的果报,既然今生已经这么富有了,何必再去锦上添花呢?因此他宁可到贫穷人家去托钵,做穷人的福田,所以一直是「乞贫不乞富」。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正好相反,他觉得贫苦人家连自己的三餐都难以温饱,何忍再去增加他们的困境,而富有人家布施少许财物却一点也不为难,所以他是「乞富不乞贫」。
  他们这种极端的行径被佛陀知道了,有一天佛陀特别召集大众开示道:「乞贫乞富,都是心不均平,佛法应该建立在平等之上,尽管世间充满了差别对待,但是我们的心要安住在平等法中,在平等法里才能自受用、他受用。」
  「心不均平」正是今日社会纷争的原因,因为人一旦有了比较心,就会有计较,有了计较,纷争于焉产生。一般人都要求别人给他公平的待遇,事实上,世间没有真正的公平,因为虽然理上佛性平等,但在事上却有因果差别,我们每个人从过去到现在所造的业不同,每个人的福德因缘都不一样,自然境遇果报也不尽相同,因此世界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能公平的,只有靠我们的心去制造平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自然能超越世间的差别对待,人与人之间自然和合无诤。所以《六祖坛经》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