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泉州疑似发现鼋的消息后,杭州艾绿环境发展中心的环保志愿者吴柱立即前来一探究竟。吴柱介绍,鼋属于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号称“水中熊猫”,国内鼋的数量可能不到200只。浙江省的瓯江流域是鼋的故乡,但瓯江大鼋数量日益减少。吴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成立了鼋守护者团队,以实际行动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鼋。
昨日上午,吴柱等3名志愿者来到承天寺。“我们把报道的相关图片及视频发给了国内的权威专家进行鉴定。”吴柱说,通过专家反馈回来的信息,基本可以确定“鳖王”不是鼋。
据悉,2010年,在浙江永嘉县楠溪江,两名渔民捕到了一只重13.5公斤的鼋,之后将其放生。记者联系上了浙江省永嘉县水产站陈志俭站长。作为亲眼见过鼋的水产专家,陈站长很肯定地告诉记者:“承天寺的‘鳖王’不是鼋。鼋的特征跟鳖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头部和背甲的差别。”他说,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专家、温州大学张永普教授看过图片后也认定这不是鼋,极有可能是亚洲鳖即中南半岛大鳖。
吴柱还联系了黄山生命科学院教授吕顺清及斑鳖专家闻丞。两位专家鉴定,“鳖王”系亚洲鳖。专家分析,亚洲鳖的吻突比较长,背盘前缘有一排大疣粒。鼋几乎没有吻突,背盘前缘光滑。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专家曾岩也认定是亚洲鳖,他还感叹:“中国原产的大鳖已很罕见了,不是特别大的有珍珠鳖、孔雀鳖、刺鳖等,特别大的可能是亚洲鳖或非洲鳖。”
据了解,中南半岛大鳖——亚洲鳖是最常见的鳖之一。它长着猪一样的吻部,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背甲,可在混浊的江河、湿地和沼泽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