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天硚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人员巡回在县城和天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乡镇村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群众对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关爱。在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还对达到放生条件的猴面鹰及猕猴,在保护区适宜的林区内进行了放生。其中猴面鹰是前段时间经群众举报,由森林公安局执法送到天硚山管理局动物救助站进行救助后,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达到放生的条件;猕猴是为丰富天硚山自然保护区这个生态环境系统,增加引进的一个物种。
猴面鹰学名草鸮,其特征面部扁平,似猴脸,长满绒毛,鹰身鹰爪,面盘灰棕色,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原野低山丘陵以及农田城镇和村屯附近森林中,以鼠类和野兔为食有时也猎杀小中型鸟类或以蛙蛇鸟卵等为食。猕猴主要特征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他小动物。此两种动物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泸溪县林业局副局长文元富在此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生态环境,同时也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这个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