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佳句
轻风欲动没人知,
早被垂杨报酒旗。
行到笪桥中半处,
钟山飞入轿窗来。
《过笪桥》——南宋·杨万里
渊源典故
笪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六朝时叫阳烈桥,唐时又更名为钦化桥、太平桥。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曾在笪桥附近设立放生池,在颜真卿为设立放生池工一事所书写的《天下放生池碑铭》中,就记录道:于天下州县临江带郭处,各置放生池。始于洋州兴道,迄于升州之江宁秦淮太平桥,凡八十一所。
“笪”字的本意是一种晾晒粮食、用粗竹篾编成的席子,或是牵船索。但笪桥的名称可能来源于一位道教宗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江苏艺文志·镇江卷》记载:笪道源,宋句容人。神宗时,江宁知府钱公辅荐之朝,不就。尝建桥以济行人,名笪桥。但学界也有观点认为,这一故事民间传说的成分比较大,史料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记载。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杨万里乘着轿子,掀开窗帘,猛然看见不远处紫金山青灰色的轮廓。这样的景象在今天当然无从得见,但杨万里所在的南宋时期,原来的南唐时遗留下来的金陵宫城已在北宋一场大火中烧毁,在今天评事街与紫金山之间,存在高大建筑的可能性不大。在杨万里眼中的南京城天际线还是非常开阔的。
今天的笪桥为现代在运渎古河道上复建的,位于建邺路、评事街路口,小桥不过十米长,几米宽。从建邺路过了桥,就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所划定的“评事街历史风貌区”。在风貌区内,还保留着大量清末至民国南京老城南名人故居等各类建筑,这些建筑也作为市、区以及不可移动等各个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秦淮灯会”在历史上曾有2处,一处在夫子庙,一处就在笪桥——评事街一线。史料记载,清末时这里的灯会仍存在着。甘熙的《白下琐言》记载: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