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活动自古有之,延续至今。唐代白居易诗中就曾写到:“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放生护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厚,再加上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自发自主的放生活动也越来越多,但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放生绝不仅仅是把动物放出去这样简单。
从2014年昌平放生的蝮蛇咬人事件到今年怀柔汤河口镇山林里放生的狐狸和貉咬死村民家禽,放生引发的“血案”屡见报端。而且,大多数放生动物的存活情况并不乐观,绝大多数因各种原因死去。以鸟为例,被捕获的鸟在捕捉、运输、贩卖的过程中死亡率极高,就算侥幸存活下来,因惊吓等原因虚弱无力,大多变成了猫狗的盘中餐,而人工饲养的动物毫无野外存活能力,“放生”最后却变成了“送死”。此外,有些物种适应能力极强,更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
更可气的是,有些人根本没有尊重生命的意识,放生只是跟潮流,人云亦云,大家都放生,那么,不管什么原因我也要放。还有些人把放生作为炫富的工具,我有钱我任性,买它十几二十万的蟹向河里一倒,收获众多艳羡的眼神心满意足地走了,不管蟹的存活与否,更不管会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甚至有人闹出了笑话,把鲤鱼放海里、把海贝放淡水河里;把陆龟丢进水里,陆龟好不容易拼命游回来了,却又把它丢回去还说是动物有感情。真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笔者不反对放生,“上天有好生之德”,每条性命都是宝贵的,值得我们尊重。但一定要遵循科学放生,一方面放生物种的选择要慎重,另一方面放生的环境要与动物生存环境相差无几,确保它的存活率。其实更为提倡的是,放生不要“提前预定”,“刀下救命”方为本义,太过刻意反而落下乘。平时注意爱护一草一木,保护动物,不杀生,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放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