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昨天重庆时报记者来到沙坪公园却看到,同样的湖面,同样的整治方法,一部分水清澈见底,另一部分水却泛着绿色,这让设计这套先进生物系统的施工方,以及公园管理单位都很头疼,因为这3个月来,不断有市民前来放生。
刚整治完没多久湖水又浑浊了
本报6月30日12版《沙坪公园碧湖全部整治完成》曾对沙坪公园湖库整治的技术进行了报道,在完成了生活污水截留、湖底清淤等一期工程后,二期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为核心的全食物链生态构建工程也完工。施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改造完成的初期,整个沙坪公园湖库的水体透明度的确达到了预期。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公园管理方就发现,即便将生活污水截留,即便对雨水进行了净化,水体还是有些浑浊了。
水下生态系统遭外来物种破坏
公园的水体分为三块,正中间的是碧湖,两侧是荷花池,主体碧湖面积较大,水体间有大石头相隔,但是水是可以流通的。
碧湖的水质颜色偏绿色,也稍显浑浊,但是一侧的荷花池里的水质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植物随着水波摇动。
在湖边,立着一块蓝色的公告牌,提示所有来游玩的市民,公园管理方发现湖内有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入侵物种,另有鲫鱼,鲤鱼,罗非鱼,黄鳝等鱼种,严重破坏了水下生态系统平衡,导致水体浑浊以及断草的现象,同时提示市民不可以向湖中投放任何水生动物及生活垃圾。
“荷花池前段时间水也有些混了,我们发现以后及时进行了调整,水体才又恢复清澈的。”管理处工作人员说。
3-10厘米小鱼对水体净化功能最好
原来,3个月来,管理处时常会发现有市民前来放生,原本由湖库整治单位投放的生物都是较小的鱼类,它们对水体可以产生净化的作用,形成一套较好的生态链,但是放生的物种,破坏了这个生态链,对水体产生了影响。“3-10厘米的小鱼对水的净化功能是比较好,鱼一旦长大了就会去拱泥巴,把水搅混。”工作人员告诉重庆时报记者。
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提醒市民,碧湖由于是“死水”,随意放生极容易破坏这里的生态,希望大家一起来维护这汪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