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一词源于佛教,也是佛门信徒的一种修行方式。它不完全等同于动物保护,因为其根本思想源于佛门慈悲和因缘果报。然而,当前一些不如法的放生行为,将这本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事,备受诟病。
放生不讲科学、不顾规律。在佛门组织的放生活动中,上百人人手一盆泥鳅,伴随一旁一群高僧的诵经声,排着队往江里倒,倒完了还要做虔诚状,以显示自己的慈悲闵怀之心、积德行善。殊不知放下去的泥鳅是否适应当地的环境?大量的泥鳅闯入,是否会破坏当地的生物链和水环境?可能放生的是泥鳅、杀死的却是其他生物。每一个放生者都得扪心自问,从自己手中放出去的生命,真的能活下来吗?放生之前,多考虑一下放生的利弊,综合考察环境因素,别让放生成了杀生。
此外,目前的集体放生,都存在着功利化的趋向,就拿佛教放生来说,一次性要放生那么多鱼鸟之类,佛门之地不是养殖厂,哪里来这么多的小动物?想必也是从养殖场中购买,然后再转手卖给信徒,都知道,经过佛门高僧之手的东西,往往被贴上开过光的标签,价格都比普通物品高很多,且数量有限,信徒争先抢购。因此,放生活动也成了和尚们的摇钱树。买进来,再放出去,循环几次,不知不觉又拉动了GDP增长,此刻不知道那些动物又是怎样一种心情,被抓又被放,虚惊一场又一场,不死也被吓得半死。
同样,放生也存在形式化的趋向,现在的放生活动都是有组织进行,一场大型的放生活动往往有成百上千人,每个放生者都非常虔诚的完成放生的每一个环节,但在鱼类放生活动中,常常出现上游放生、下游打捞的场景。组织者只管盈利,放生者只顾心灵解脱、积德行善,放生过后也就拍屁股走人。这样的放生,简直就是在作秀,于人于己虽说都有利可图,对动物来说,未免太过残忍。
所谓放生积善,并没有看到善的影子,反而是给环境、社会造成诸多影响,所以,放生应基于护生,尤其要克服功利化、形式化的趋向,应当周全考虑,缜密操作,避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害生和扰民,特别应注意社会关系协调,注重理念宣导,化导他人戒杀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