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古装电视剧的热播,让“麝香能导致流产”的说法深入人心。这一说法甚至影响到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体质偏弱的患者,他们在就诊时会咨询是否可以薰香,对芳香中药的安全性产生疑虑。那么,芳香中药对人体究竟是好还是坏?它都有哪些功效呢?
芳香中药的发现和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熏燎、艾蒸和酿制香酒以及香疗专职人员分工的记载。至周代,佩戴香囊、沐浴兰汤的习俗已经盛行,《周礼》中还有薰香防治害虫的描述,而《山海经》则记载了薰草“佩之可以已疠”的功效。
随着理论探索的逐步深入,以及外来香药的引进,宋元及明清时期芳香中药的应用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记载,外治膏药常以芳香药物为主,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这一理论使中医香疗学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近现代以来,国外出现的芳香疗法、精油疗法等,也与丁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麝香等芳香中药的使用密不可分。这些中药在祛病保健、调理情绪、增强活力、美容塑身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芳香中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应用广泛,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其功效的同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古装剧中的相关情节,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担忧。
芳香中药有哪些
根据来源不同,芳香中药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合成类、植物提取物类等。
90%以上的芳香中药都是植物类,根据药用部分划分,有花类(菊花、金银花、合欢花、梅花等),叶类(藿香、青蒿、佩兰、紫苏等),果实类(胡椒、韭菜子、香橼、枳实等),全草类(鱼腥草、香茅草、芫荽等),根茎类(羌活、秦艽、山柰、白薇等),树脂类(乳香、白胶香、甘松、苏合香等)。动物类有麝香、九香虫等。合成类如龙脑(合成冰片)。植物提取类包括天然冰片、艾片、植物精油等。
芳香中药的性味归经
《神农本草经疏》云:“凡香气之甚者,其性必温热。”如木香、苍术、厚朴、肉桂、肉豆蔻等皆属温热之品。但也有部分芳香之品性属寒凉,如金银花、茵陈、青蒿等。此外,平性者也占一定比例,如佩兰、枫香脂、没药、荷叶等。
芳香中药多标辛味,芳香透散之效突出。如《神农本草经疏》载:“藿香禀清和芬烈之气,故其味辛。”
《本草纲目》载:“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说明芳香中药主要通过脾胃,以“香”的中正之气,逐偏颇之邪,故以归脾、胃、肝、肺、大肠经为多,归心、肾者次之。
芳香中药中味辛、甘,偏温或热者,多具升浮之性;味酸、苦、咸,偏寒或凉者,多具沉降之性。比如藁本辛温香燥,性味俱升,善达巅顶;薄荷轻扬升浮、质轻宣扬,能疏散风热、宣散透疹;木香味苦、辛,“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本草纲目》),川芎味苦、辛,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本草汇言》)。
芳香中药的功效
中医香疗法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芳香中药的特殊功效对人体生理、病理、心理进行干预,施于局部或全身,以发挥预防、治疗或康复作用的一种传统疗法。芳香中药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功效。
①辟秽防疫
芳香中药有辟除秽浊疫疠之气、扶助正气、抵御邪气的作用,可达到辟秽养正、防病治病的目的。比如古人常用焚香、枕香、佩香等方法防病祛邪,今人亦用燃药香的方法防治流行冒等。
②解表散邪
芳香中药以其疏散之性,外走肌表,开宣毛窍,具有芳香疏泄、解表散邪之功,如薄荷、香薷、胡荽等,都是疏散表邪、解除表证的代表药。
③悦脾开胃
“土爱暖而喜芳香”(《本草纲目》),芳香药善入脾胃经,有加强运化、增进食欲、悦脾开胃的功效。如木香、檀香、沉香、丁香、香橼、佛手、甘松等都有悦脾开胃作用,是用治脾胃气滞、不思饮食的良药。有些药物自身香气不浓,但经炮制炒香后,同样可以增进悦脾开胃、纳谷消食的功效。
④化湿祛浊
芳香中药能疏通气机、宣化湿浊、消胀除痞,起到化湿运脾之功,如苍术、厚朴、佩兰、草豆蔻等。
⑤通窍止痛
芳香中药行散走窜、芳香上达,可通窍止痛,如辛夷、薄荷、白芷、细辛等。
⑥行气活血
芳香中药能疏通气机、透达经络,可以达到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的作用。如香附、玫瑰花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代表药,乳香、没药、麝香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散结消肿的代表药。
⑦开窍醒神
芳香中药有芳香辟秽、开窍启闭、苏醒神志的功效,如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等都是芳香开窍的代表药。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芳香中药辛香燥烈、香窜散气,有耗气伤津、夺血伤阴之虞。《玉机微义》载香药 “香窜散气”,若应用不当,则“无不被祸”。可见,芳香中药虽好,但不可盲目使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