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在“乡愁诗人”故乡感受香气氤氲中国味

2023-01-31 浏览次数:305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一缕传千里,跨海来拜香。”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是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祖籍地,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制香基地。余光中回到故乡永春、品鉴永春香后曾评价说:“香始于嗅觉而通于文化,文化之芬芳赖美名以传,制香业者实功同蜜蜂,泽被人群。”而这一缕缕清香,不仅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记忆,更寄托着从古至今,智慧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无限创造。

中国香都 永春达埔

中华传统香文化,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且和福建渊源深厚。宋时,中华香文化发展到极致。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就是全国香料贸易的最大集散地。而福建永春,更是一座香气缭绕的城市,被称为“中国香都”。2021年6月以“永春香”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入选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千年国“潮”

“人之喜香,如花之向阳。”中华香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对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如焚烧艾蒿、佩戴兰草等,“香气养性”的观念已初步形成。

两宋时期,传统香文化发展到达顶峰。前阵子爆火的电视剧《梦华录》中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优雅宋式美学,让网友们叹为观止、直呼内行,深感宋朝果然“潮”。宋时香料需求极为旺盛,大量从国外进口的香料,都是从泉州港源源不断登岸的。

当时的泉州,以“刺桐港”之名享誉海内外。在“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中,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家族带来异国制香技艺,并依托雄厚的海上实力,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现在,如果你去到泉州开元寺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会看到一艘曾沉睡海底700多年的后渚港宋代海船。这艘古船发掘于1974年8月,是当年中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古船上出土了4700多斤的香料药物,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专家认为,这艘古船很可能就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寿庚的后代蒲世茂为躲避战火,迁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蒲氏家传制香技艺也随之传入。从此,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在中华香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永春,真香

蔑香

永春县古称“桃源”。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大量士族南奔。一部分南迁的中原人沿着晋江水往上游进入永春,在桃溪流域逐渐发展。中原文明包括香文化随之传入永春,掀开了永春香文化历史的第一页。到了清代,蒲氏进入永春后,业务从原先的经营香料发展到制作篾香。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蒲氏以细小的竹篾为骨,将异域香料研成粉末后涂于篾骨,是为永春篾香。蒲氏将制香手艺传授给了广大乡亲,永春的制香史由此开启。

永春篾香讲究“手艺”

制香工人

将一捆篾香扎成一束,往地上轻掷,落地后用双手轻扭香束使之自然摊开,篾香便像一朵花一样绽放开来,让人赏心悦目——这一传统的晒香方法叫“掷香花”。

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晒香、跺香……一尺长的篾香背后,是十多道工序的层层叠加。随着时代变迁,永春达埔镇汉口村蒲氏制香技术逐渐向外姓传授。1981年,汉口制香厂成立,转向以出口为主的工厂化生产。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制香专业村。目前,永春全县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家,香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国内市场销售覆盖率达80%以上;在东南亚地区,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2020年,永春香全产业链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一炷蒲香满庭烟 香香韵味入丹田

香气永流传

永春香文化和香技艺,源自传统,兴于创新;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历史,更经历了新时代多元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沉香-x163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