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走进金华永康博物馆的沉香雕刻艺术

2022-07-06 浏览次数:21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每去一个地方,都想去当地的博物馆转转。大城市的博物馆的体量比较大,而小地方的博物馆,不仅呈现出当地的人文涵养,还能折射出当地对文史领域的重视情况。
 
某日,去金华永康,想着“来都来了”,还是打算去永康博物馆转一转。
 
老规矩,博物馆免费开放,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进入参观。当然,现在还多了一层前提:需要确保健康状况一切正常,全绿才能通行。
 
我去的那一天,永康博物馆正在举行的临时展览是关于沉香雕刻艺术的。这个主题,在我看来,还挺有意思的。
 
自古以来,我国文人雅士常会在案前摆设香炉,点上一炷清香,香雾青烟伴读左右。在香氛的氤氲之中,抚琴、会友、饮茶、绘画。
 
中国用香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之前,盛唐时期调香、熏香、品香已成高雅艺术,宋代达到鼎盛状态。南宋文学家陆游在《焚香赋》里记载:“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囷。傍琴书而变灭,留巾袂之氤氲。参佛龛之夜供,异朝衣之晨熏”。
 
寥寥数字,就很有香雾缭绕的画面感。
 
顺带一提,“囷”字的读音是qun,第一声,意为圆形的谷仓。此处的“轮囷”的意思是“曲折回转”。
 
古人用香以沉香为上,常用于敬神、礼佛、品闻、药用等。四大名香“沉檀龙麝”里,“沉香”居于首位。到了明清时期,部分雕刻作品以沉香木为材料,沉香雕刻艺术初步兴起,但因为资源稀缺,传世罕见。
 
这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沉香雕刻作品,也挺有意思。关于“蛙声十里出山泉”,还有一个小故事。1951年夏,老舍到齐白石家作客,老舍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次实君溪边步月韵》,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齐白石用画去表现这句诗。齐白石画出来的作品非常妙:画中没有青蛙,但处处可闻“蛙声”,因为画里的蝌蚪会让人联想到它长成青蛙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的含蓄却精妙的绘画意图真的很高明,点到即止。
 
而这幅沉香作品的创作者,被齐白石先生的经典之作所打动,后来在香港遇到一片土沉香,就一气呵成,雕刻出同名作品,也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致敬。
 
郑尧锦先生创作的名为“水仙花”的沉香雕刻作品,取材的沉香产自湛江。据说,国产湛江沉香能够雕刻的很少。郑先生在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一块少许有厚度的沉香,但大部分都是薄片。这块沉香的韧性和韧度比较高,而且因为薄,所以又具有足够的支撑力。这件沉香主要是把厚的地方全留着做成石头或是水仙花的根茎,而上面较薄的地方被分割成一片片水仙花的叶子。就这样,厚中带薄,既有沉稳之气,又有轻灵之感。
 
在我看来,因势制宜,根据沉香本身的特质来进行雕刻,颇有一种“无为”的顺其自然之美。
 
林清玄先生在《沉香木》中写道:“浮世是水,俗木随欲望水波流荡,无所定止。沉香是定石,在水中一样沉静,一样的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人活世间,应当身似浮木,心存沉香。”
 
身似浮木,心存沉香,颇有一种“外圆内方”的意味,既能抱有内心的沉静,又能够如水一般灵动。外表看似随波逐流,实则内心坚定,若能做到这一点,人生也确实足够芬芳。
 
除了这个关于沉香雕刻的临时展览之外,永康博物馆的固定展览也挺值得一看,详细介绍了永康的历史文化,若有时间,可以抽出半天时间,来这里走走,看看,感受永康的历史积淀。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