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曹溪一滴水流长
且来五云峰顶,清凉歇处,不觅来路,不问归途,正与么时,山人予你茶吃。
一盏吸尽千江水,不动本际,一叶摧折须弥峰,不碍虚空。
作家手眼,可还会吗?白云原不动,青山自去来。
吃茶,吃茶。【注:五云峰顶,即杭城“五云山”,麟趾自号“五云山人”】
【理】禅心无迹茶为踪
禅宗的“禅”字,素来有不同之见解。禅宗又被称为“佛心宗”,以明悟人人本具之佛性为宗旨。但禅法深奥难见,禅宗以“标月指”作为比喻,借由现实生活中“风、花、雪、月”等寻常的事物,指示佛性的清凉之月。
后期禅宗的特色,不是枯坐修定,而是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体悟禅门的真谛。茶道之所以可以被称为“道”,其核心即是从“吃茶”(古代是连同茶末一起吃下去)这一僧俗所共同经历的生活情境之中,体悟实相的境界。赵州禅师“吃茶去”公案,即是以茶示道的经典案例。此即所谓:禅心无迹茶为踪。
【席】取地三尺即道场
一般现在流行的茶席,以陈列于桌子之上的为多,禅茶的宗旨是配合禅门的行持,取席地而安置为宜。
茶席是茶道展示的“场域”,茶席取地不必大,三尺见方或略阔即可,堪能容下“司茶(主持茶道仪式者)”一人跏趺而坐及诸茶器。
安置茶席,先可席地而铺设竹编、麻制的茶席布,室内或可不设,茶席布之颜色以棕色、深蓝色等暗色调为宜,陈列的器具,须从整体"美观雅致"以及"用取便捷"两方面而施设。
此三尺见方的茶席,即是礼请宾客、传示禅法的“道场”,内心要具足诚敬,旨在以茶席的清净庄严,引向内心的清净清净。
【器】古拙清雅见立使
茶器的取用,要避免奢华,形制要古朴,纹饰要简洁,以素器为上。茶器的选用,要综合整体之效果,器形、颜色要搭配合宜。
此处以“煮茶法”设置茶器,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的茶器设置有所不同。
茶器的安置,从“司茶”的右手起,设煮茶炉、炉上置煮茶壶,茶垫(置煮茶壶),天目盏(以奉尊长),分茶壶及小盏(以享宾客),香炉。煮茶炉后,置茶罐及壶盖托(用于放壶盖),天目盏后置茶荷、茶拨,香炉后置水盂。也可以在茶罐后方设一“小磬”,用以在候汤宴坐之时,以磬声作为“止静(开示静坐)”与“开静(停止静坐)”的信号。
【茶炉、煮茶壶】
【天目盏】
【分茶壶及小盏】
【茶罐】
【茶荷】
【水盂】
【香炉】
【人】主宾默照心相映
茶会之中,有主宾之分,小型茶会,宾主二人或三五人,若人数过十,则要用行茶法(此处从略)。
“司茶”者,乃是茶席的主持,可以由茶会的“主人”充当之,也可以延请专业茶师当之。若司茶为主人,则宾客对面而坐;若司茶乃是专业茶师,则宾主皆坐于司茶之对面。宾主之间的座次,以右为上,主人坐于煮水炉前,客依次而坐,茶汤成,司茶递于主人,由主人奉茶,以成礼节。
在未奉茶之前,不可喧哗,窃语,配合司茶的茶仪,或坐,或观,如理如法,待茶仪毕,则主宾、司茶之间方可以交谈、请益。
【仪】或坐或观显净觉
煮茶之程序:
◎备席:准备茶席
◎候汤:煮水,以磬为号,击磬三下,止静,主宾默坐,待水中沸,击磬三下,开静。
◎涤器:以沸水注入天目盏、分茶壶及小盏,洗之,废水倒入水盂。
◎示茶:以茶拨拨出茶叶,置于茶荷中,示主宾。
◎投茶:以茶拨拨茶入壶。以文火煮之。
◎分汤:以茶汤点入天目盏,分茶壶。
◎奉汤:以天目盏作供养之用,奉达摩像或法主,以分茶壶注汤,奉于主宾。
◎品汤:主宾品尝茶汤,或有茶点,亦奉之,略品之后,击磬默坐,而后主宾论议法义。
【法】止观等持慧日朗
此禅茶之道的核心,在于按照止观的禅修方法,生起定慧。
◎止:就是令心能够安止在一处。一般的禅修,让心专注于一个固定目标(所缘),趣入禅定。有一种特殊的“止”,称为“刹那定”,心每一个刹那的念头、思绪都可以被当下刹那的“心”明了“觉知”,虽然不断地转换“觉知”的目标,但是这种“觉知”本身,形成刹那刹那、相续不断的定力,这个即相应与“三十七道品”中“四念住”的“心念住”。
“司茶”以觉观当下之一举一动,手提壶,拨茶,举杯,了知肢体之微细运动,主宾则觉知腹部起伏的呼吸,股部与地面的触感,久坐之后肢体的酸麻感,司茶及主宾,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清明”的“觉知”,心的状态、趋向也一应“觉知”明了。久久磨练,此刹那刹那的觉知性,如流水不绝,此时,念起即有觉知之力,妄念即伏,此即是“止”。
◎观:就是要在止的基础上,要如理作意,深入观察,了达诸法的真相(真谛、实相),以观察“能行茶者”(司茶;能喝茶者,主宾)、“所行茶事”、“所成之茶汤”三轮体空。
一切法,都是因缘聚合,这个能行茶的“人”,由色法(物质)、心法(精神)两者构成了所谓的“我”,并不能寻找到一个“独立独存”、不依赖于因缘从自己方面可以成立的“我”。这个我只是“假我”,从色法与心法聚合的那个“聚合体”上,依靠“世俗名言”安立的“我”。一切宇宙万有都是如此,只是如幻而有,不是本体而有。
再以茶汤为例,此茶汤为自生,为他生,为共生,为无因生,四门谛审,不见有生,或依《中论》诸理门而观,知究竟缘生无性,安住如虚空之性,虽是自性空寂,然依假名,如幻而显,如镜花水月,有如幻之茶事,如此,不住两端,入中道理门,究竟一味。
◎止观等持:在茶事中,既可以保持清明的觉知力,了了常知此心念的状态(相),又可以于觉知当下,洞达能觉知者、所觉知心念、觉知事,三者缘起而有、自性空寂的实相理,此即是实相的禅慧,如同丽日当空。
【楞严二十五圆通之味尘圆通】
禅茶是将整个禅法的实践融合于茶事之中,而非只是一种吃茶的礼仪,其背后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及禅学实践,正所谓:曹溪一滴水流长,茶汤一味了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