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月仲夏,记者走进了竹溪摇翠的小镇径山,去寻觅唐诗宋画里的雅韵风情。
初到径山
风情小镇的禅茶渊源
“江南多烟雨”。梅雨季的天空,零零疏疏的落着小雨。车缓缓的行着,一路上,并无太多行人,只看到道路两旁,起伏的山丘、茂密的竹林,不时几幢精致的排屋闪过。
“这里景色这么幽清,能在这盖个房子隐居多好。”同行的记者感叹道。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今乡下的物质生活,一点不输于城里,反倒坐拥绿水青山好的风景生态,引得城里人羡慕了。
虽还落着小雨,宣传员徐大姐早已在大门前等待,“你们还是第一次来径山吧?走,我带你们去镇上转转!”带着质朴和干练,热情的徐大姐打开话匣,介绍起了钟灵清幽的径山。
径山,是天目山自西而来的支脉,径通天目主峰,所以被称为径山。1300多年前,年近不惑的法钦禅师云游至此。被眼前绝美的风景牵绊了脚步,从此,他在山上结庐定居,种茶礼佛。
他断不会想到,日后,他所结之庐,成为位居江南五山十刹之首的径山寺。而所种之茶,因其味鲜芳,特异他产,成了远近闻名的径山茶,守护了一代又一代径山人。
而小镇径山,从那时起,便与禅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世外桃源
竹林掩映的时光慢谷
窸窣的竹叶不时轻叩着车窗,穿过乡间小路,颇有“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韵。沿着小路继续往西,在三岔口处,看到一块硕大广告牌写着“散漫中,一夕是百年”,饶有境味。
“我们径山的‘慢谷’就是这了,下车吧。”顺着一条逼仄屈伸曲的小道步行,刚生疑惑。便被眼前的一幕所震撼。
只见竹林出口处,天地豁然开朗,原野、廊桥、木屋、碧波荡的池水……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眼前的池塘有60亩,水源来自山间,终年不断,游客在这可以泛舟,也可钓鱼。”徐大姐为我们介绍,有意思的是,池塘上的桥,名曰“发呆桥”,桥上的亭,称为“发呆亭”。
站在池边,抬眼望去,远处是矮云青山,近处是绿水小船。寻味着“发呆”二字,游玩至此,如此美景,不妨就放松心情,“发发呆”。
“我们径山镇‘慢谷’有8000多亩,是一个大的生态农业观光公园。这是其中的一部分,听名字就知道,我们要让游客在这里慢下来。”
在慢谷,径山镇副镇长徐风正在一处田埂和老农攀谈,他告诉记者,慢谷内有丰富的山、水、田、竹、林等自然资源,分为玫瑰花园、特色餐饮、民俗旅游等八个板块。随着旅游产品的丰富和农业景区的建设完善,这里将成为径山旅游的“新窗口”。
“泡在城里等一个红绿灯,还是在田埂拾几缕麦穗?虽都将时间切成碎片,却是后者来得踏实。”记者在慢谷看到的这句话,相信可以代表小镇径山的生活态度。
画横点竖
禅与茶邂逅的原点
雨轻轻落在“茗香溪”上,泛起一阵薄雾,渐渐弥漫在径山镇双溪风情小镇步行街的深处。两侧节次鳞比的商铺中,浸染着的茶的香气。
“这条路是禅茶文化步行街。东西长约1000米。唤作羽泉路。可不是唱歌的组合,而是为了纪念陆羽和陆羽泉。”步行街主任王剑勇笑着告诉记者,这条步行街,上衔径山寺,下接陆羽泉。相传“茶圣”陆羽当年曾在此撰写了我国第一部茶文化研究专著《茶经》,至今当地还留有“陆羽泉”。
名寺、名人、茶圣、茶经……禅茶文化的传承,聚集于此,使径山成为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宝地。
漫步在在小镇步行街上,根据禅茶文化“正、清、雅、和”的要义为主题的四个区块井然有致,特色美食、茶楼中的茶艺表演,茶亭中回荡着柔声咿呀的戏剧。书场里,老艺人免费为游客说书,可以一边品径山茶、一边看听书,悠闲自在。街道上还建有径山文化展示馆和非遗陈列馆,让游客感受禅茶文化的魅力……
“径山茶事旺,再结佛神缘。”当你以闲适心境打量四周,竹林、茶园、云海、幽涧,清泉……一如巨幅水墨国画;而这,便是径山,禅茶风情第一镇的径山。
选个周末,从杭城一路向西,不远。来品盏茶,发发呆,感受禅茶风雅流千年的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