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禅茶一味-论武夷岩茶与武夷山佛教之缘

2015-06-19 浏览次数:219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
  
  武夷山佛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之际,也许还更早。武夷佛教与茶结缘,有史料可考的,则始于唐初。
  唐代武德六年{618年},有僧人在武夷山云窠创建石堂寺。从伏虎岩入司马泉,四周石壁凌霄,中间有平地十数亩,产茶精良,得名“茶洞”。德宗兴元元年{784年},福建长乐籍禅师百丈怀海,整顿和建立新的禅宗戒律,在《百丈清规》中提出;出家人在修道同时,必须参加农业生产,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同时鼓励僧徒坐禅饮茶,并对禅门饮茶作了详细规定,使其成为寺庙日常修行不可少的部分。自此,武夷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峰有寺,岩岩皆茶,是山皆有寺,是寺多产茶,无茶不成寺。
  
  佛寺中所产茶,除了自己饮用外,一部分也作为礼尚往来。由于佛寺占据有良好的山场,有善于研究改进制茶工艺,所以,从一开始武夷寺茶就以质优而名盛。地方官吏常用以做向朝廷官宦作“遣侍斋阁”的礼物,这就使寺庙茶走出深山,到了京城皇宫宫第手中。元和年间{806-820}孙樵《送茶与焦邢部书》一诗中,即将武夷称为“碧水丹山”,而书中“晚甘候”,即是武夷山寺茶的雅号。
  
  后唐天成三年{928年},闽王王延均聘武夷瑞岩寺名僧释藻光至福州,“敬事以王师”。释藻光为武夷山吴屯人。少年出家,夏则衣褚,冬则扣冰沐浴,以冰烹茗,于荆棘蛮荒中坐禅静悟“吃茶去”佛理,得茶禅一味“真谛。故又名扣冰古佛。释藻光在为闽王讲经时,建议在武夷造茶为国用,深得闽王赞同,闽龙启中{933年},下令创建北苑茶焙。武夷山成为北苑的一部分。虽说成为官方之茶焙,供御茶负担沉重,但也因此推动了武夷山寺茶进一步的发展。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之前,武夷山先后建过几十所寺庙。但是与道教此长彼消,清以后,道教渐衰,武夷山的佛教盛极一时。尤其在名僧铁华上人在山中修行50年后,在花甲之年执杖上京弘扬佛法,轰动京师。使武夷山成为佛教“华胄(zhou)八大名山之一。
  
  铁华上人(1637-1725),字明开,漳浦人,居武夷山筇岩“莫庵”50余年,继承超位禅师茶禅衣钵。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以七十四高龄杖锡入京师,朝野为之震动。诚亲王躬身拜访并叩请禅宗大略,书“洞天花雨”额赐之。朝中文士多有题赠。戚麟祥惊呼:“天下名山数武夷,偶飞一锡到京师”,潘锦则写道:“他年若肯结莲社,终为陶渊过虎溪”,表达了对他的仰慕之情。太史陈梦雷认为:“铁公和尚与其师伯明觉禅师先生大振宗风”。1718年《续茶经》作者、时任崇安县令(今武夷山市)的陆廷灿拜谒80高龄的铁华上人,向他讨教饮茶之道。
  
  有诗《次前韵赠铁华上人》为记:
  诗传九曲好溪山,梦想依稀廿载间。却喜铜符新授绾,偶闲相对一开颜。
  章堂讲席称幽栖,涧草岩花护紫泥。他日携琴访老铁,茶烹香水胜曹溪。
  先皇曾赐祖庭珍,帝子挥毫翰墨新。愧我官贫如鹤瘦,只将断句赠高人。
  钵粟瓶花价不赀,当门龙象绕虬枝。胜情遥羡灵山衲,枯坐时吟赠锦诗。
  诗中洋溢着作者对铁华上人的仰慕以及武夷山上“茶烹香水胜曹溪”的茶禅盛况。当时的武夷山绝大部分的正岩山场,都成为了寺产。由于茶叶市场的发展,茶业的收入逐步的成为寺僧生活的重要来源。可见,茶业发展与武夷佛教的关系有多密切。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