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宋学士苏东坡诗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可谓一语中的,茶即是禅,禅亦为茶,佛之三境界也可推出喝茶三境界:“喝茶是茶,喝茶不是茶,喝茶还是茶”。
境界一:“喝茶是茶”
中国人最初将茶作为饮品,是由于茶能解渴甚至药用本身特性。茶为饮者之始,茶只是茶,并无后人所赋于的各种哲理与玄妙,这也算是喝茶最朴素的境界了。
今日,人们口渴之际端杯即饮,漫长的商业谈判和政治商谈之中举杯随饮,无聊之际闲坐茶楼小饮打发时间,都算是“喝茶是茶”境界。
境界二:“喝茶不是茶”
古时,王公贵族将喝茶赋于了各种哲理和思想,人们喝的已不再是茶。现在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茶道、茶艺、茶文化即是“喝茶不是茶”境界的表现。
如茶道,有最简单的“以茶水待客之道”之说,还有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之论。不管简单复杂,一旦上升为道,就被赋予超乎寻常的哲理与玄妙,一言之,即是“茶以载道”。
虽因时空不同,所载之道不同,如中国的“禅茶一味”,日本的“和、敬、清、寂”,朝鲜的“中正”,但都充分体现了“喝茶不是茶”的境界。
境界三:“喝茶还是茶”
“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道破喝茶之本质,所谓茶道、茶艺、茶文化,透过浮华背后还是原本之茶。只是此时的茶,与朴素境界之喝茶有本质飞跃,如佛教修行强调“放下”一样,十八界都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月明星朗,纵俗务繁杂,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品茗一杯,一个世界,想着陶渊明世外桃源的生活,感恩的心思随之浮上来,满口醇香。若是亲朋好友闲暇一起,谈身边大事小情,或好或坏,都在一盏茶间,可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所谓“能所双泯,物我两忘”,回归自然,“喝茶还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