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的浙江省新昌县中国茶市,一边是制茶人的全神贯注,仿佛连时光都静止在茶香氤氲间;一边是交易区人头攒动,议价声不绝于耳,让人感叹“中国最大龙井茶集散中心”的名副其实。15日开幕的2017中国茶叶大会暨第十一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将八方茶人汇流至此,感知茶乡新昌的品质之精,品牌之力,品味之深。
一片小小的茶叶蕴含着多大的力量?从中国茶市总经理陈霞带来的一串最新数据中或可探知一二: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国茶市交易总量为2301.38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9.17%;交易总额166970.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29%。与此同时,田间地头的茶叶种植逐渐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了集茶苗繁育、茶机开发、茶包装、茶保鲜、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于一体的茶产业链。一片小茶叶里,潜藏着的是兴农强县的无穷智慧。
一品匠心独具 人力科技齐为品质护航
15日一大早,来自新昌县镜岭镇的甄振华来到中国茶市,“摩拳擦掌”地赶赴天福杯第十二届新昌大佛龙井茶王大赛决赛。在20位决赛选手中,“90后”甄振华年轻的面庞显得格外惹眼,“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茶王大赛,希望今年的成绩可以比去年更好!”
已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大佛龙井茶王大赛,每年吸引着技艺精湛的制茶人前来揭英雄帖。在陈霞看来,一场赛事折射着新昌以匠心呵护茶叶品质,“手工炒茶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手艺,也支撑着新昌茶业从遥远的东汉年间发展至今,无论何时都不应该被忘却。”
而随着大佛龙井的知名度与市场需求量的日益提高,推广机器换人以提高生产效率是大势所趋。
“目前新昌已经建成各类标准化名茶加工厂(示范茶厂)105家,拥有名茶自动化生产线13条,茶叶机械化加工率达98%以上。”新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柴理明介绍说,如今新昌开发出的全自动系列的茶叶加工、耕作、包装机械,遍销国内各地。
无论是精准统一的机器加工,还是功力深厚的手工炒制,质量是永恒的话题。产于海拔400米之上的高山茶区,又得新昌茶人悉心呵护传承,小小的茶叶里,有着占尽天时地利的自然禀赋,更蕴含着新昌与时俱进的匠心。
二品金叶富民 高标准助金名片美名扬
在今日刚刚揭晓的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发布会上,“大佛龙井”以34.94亿元连续第八次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行列。一张高含金量的名片背后,浓缩着“始终领先一步”的“新昌经验”。
新昌曾经长期出口“珠茶”,后因改革开放后茶叶统购取消而陷入踟蹰不前的困境。“1981年,新昌开始研制名茶,1986年成功引进龙井炒制技术,并试销成功。”柴理明回忆道,在品牌意识尚未全面苏醒的90年代初,新昌便领先一步完成了对“大佛龙井”商标的注册。
于区域品牌而言,公益性是其根本特点,因此对于品牌的管理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大佛龙井”作为一个农产品类区域品牌,如何形成统一标准,确保品质的始终如一,是当地政府积极探索的命题。
1998年底,新昌正式颁布实施《“大佛龙井”浙江省地方标准》,规范了大佛龙井茶种植、生产、加工流程,并制定实施了《新昌县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实施办法》,就商标使用、包装设计、茶叶分级做出了明确规定。自此,千万户分散经营的茶农有了共同的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
在新昌43万人中,18万人都吃着茶叶这碗饭,品牌强大的辐射力,带动茶叶从一产走向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也由2009年的17.34亿元上升至34.94亿元,真正成为了富民金叶。
都说在新昌品茶,追求的不仅是那份口齿生香的味觉享受,更为体验一番“尝以茶供佛,参透茶禅一味”的透彻顿悟。
在新昌,佛茶自古结缘。缘起于18高僧剡中传教品茗悟禅,开创的般若修禅之“佛茶之风”;也起于谢灵运在天姥山上“伐木开径”,广种福茶结下的茶缘。新昌的茶禅一味,是这座云霞明灭或可睹的山城里令茶客神往的存在。
“大佛龙井不仅仅是一个致富产业,更是一个文化产业。”在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看来,新昌的茶产业需要新的增长点。
这个新的增长点,在茶产业与茶文化的联姻中找到了突破口。2010年,新昌旅游成功接轨上海世博会,入选“二十佳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其中“茶禅一味,茶乡文化体验”之旅是一大重头戏。
而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大佛龙井茶文化节,更是一大茶事盛会,让新昌以“中国禅茶文化之乡”的面貌登台推介,打响“禅茶之旅”的旅游金名片。
昔日诗仙李白于新昌挥笔而就《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情绝唱,而今这座山城以茶为媒,与禅结缘,提笔续写着崭新的发展诗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