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画尽心中百味 只为禅茶画艺生

2017-03-02 浏览次数:1850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新永康人、闵南才子陈氏松波,堪称妙手丹青。读者眼中,陈松波在书画茶缘之间,占据了一片天地。
 
陈松波,笔名醉墨,1978年出生,福建漳州诏安人。200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系,旅居在永十余载,创建“星河画院”,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永康市油画艺术研究会会员,自由画家。
 
近日,记者走进陈松波的绘画艺术生活,通过采访得知其艺术创作历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并透过作品感受到他别样的禅意绘画情怀。
 
弃教旅学 他乡遇师
 
2001年,从厦门大学毕业的陈松波,幸运地得到了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在家乡福建漳州诏安的一所中学当一位人民教师。但是,喜欢艺术、向往自由的陈松波一直在寻找机会出去看看。2005年,当他得知一位故人在永康时,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工作,只身一人赴永康。这位故人便是他人生的“启蒙之师”———永康市芦山道观道长车通德。
 
带着对永康的好奇,也怀揣着对这位故人的无限敬意,陈松波住进了芦山道观,拜车通德为师。“我刚到道观,看到四面墙壁破旧不堪,当时做的第一项功课就是劈砖修墙。”陈松波说,那是一段清贫简朴的日子。可能旁人觉得他放着教师不当跑来劈砖,这样的行为很可笑,但他还是坚持遵照师傅的意图,专心做事。道长教导他简朴自立,摒弃世俗杂感,而每天的必修课就是劈那堆横竖不齐、七零八落的弃砖。就这样,重复着枯燥的工作。不知不觉,陈松波劈完了所有的砖,也修缮了道观。完成这项功课,道长才教他学习道家文化。
 
“艺术源于宗教”,也许就是在道观那一年多时间的修行,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初衷,得出了“宗教文化中艺术世界包罗万象”这样的感悟。这也为他后来选择到方岩山广慈寺、继续借居庙堂进行艺术创作埋下了伏笔。
 
一盏茶一幅画 一座山一个人
 
方岩山是永康宗教文化宝地。陈松波说,入乡随俗,学画创作必须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走一走风水宝地。就这样,他住进了方岩山广慈寺。
 
在这里,寺庙里每天上早课的师傅、寺院里的一物一景,皆成了陈松波心中的灵感。他有时煮茶打坐,静静地观察这些每天打扫院堂的师傅;有时画兴一起,提笔即作。这也是陈松波大部分人物创作皆是宗教人物的原因。他笔下的僧侣形象逼真传神,带有禅意色彩。
 
陈松波说:“平淡即是幸福。”他说,日常生活中,平淡无时不在溶解生命中的躁气,使生命自身的美丽得以显现。因此,平淡“不待五彩而五色俱全”。陈松波的画也是如此,例如他作品中的“布袋和尚”,慈眉善目,盘腿席地而坐,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人物,古朴中透着传神,不渲色却胜过浓墨重彩。这便是禅意化境,真可谓“妙笔生花”。
 
在山上居住两年后,陈松波离开广慈寺,拿出所有积蓄,并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创立了“星河画院”。同大多数福建人一样,他精通茶艺,在画舍中设置了茶室,供日常品茶。
 
艺术创作之路充满艰辛,加上陈松波久居深山,个性安静不善言辞,一开始,他的画作鲜有人知,画院经营陷入困境。幸好,他深知“从艺之道贵在坚持”,通过他对禅意作品的不懈追随,自成一派的画作风格渐渐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他的禅意画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有人登门求画,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旅永画家。
 
平淡亦生活 治艺需平淡
 
日常,我们总认为平淡就是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很难发现其中的美。在陈松波看来,平淡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品味平淡,生活才会变得有意思。事实上,平淡也是一种艺术态度,不品难知其悠长。平淡不可外求,它在每个人治艺态度之中。
 
陈松波说,自己走上了寻常人未走过的道路,感悟到了“欲扬中国山水画艺术之精神,应从洗干净生活开始”。这也让记者想到了中学时代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打扫房子与洗脸》。文章的意思是:人要有所为,定要除去心中的尘浊,使心胸廓彻。
 
绘画之人,心无旁骛。画中藏意,方能纳万物之生机,达到人格画品的统一。如今的陈松波,一盏茶一支笔,一个人静坐画社,兴起创作,倦了提壶沏茶,画尽心中之百味,只为禅茶画艺生。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