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舒曼:戒定慧“三学茶礼”浅析

2015-01-28 浏览次数:83794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2013年10月16日,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湖州长兴寿圣寺召开之际,会议代表每人得到一小盒茶礼,盒内虽然存放只有九泡茶,除具“礼轻情意重”的含义之外,且名字起得好,尚具深刻内涵。

  九泡茶分成了三泡为一匝共三匝,分别称为“戒茶”、“定茶”和“慧茶”。因本次活动在湖州长兴举办,所以这三款茶选择湖州当地的来自于德清县、安吉县和长兴县的历史名茶。同时把这三款茶分别赋予佛门“戒定慧”三学之深刻的含义——德清县产“德清黄芽”寓意为“戒德清心”,安吉县产“安吉白茶”寓意为“定安吉祥”,长兴县产“顾渚紫笋”寓意为“慧长兴道”,故名戒、定、慧“三学茶礼”。
  
  无论是“戒德清心”,或者是“定安吉祥”,还是“慧长兴道”,不仅具有佛门教义上修行科目的共性,同样具有中国茶文化精神价值所在。把茶文化与禅文化两种法数相融,就形成了世界禅茶文化核心价值。

  首先,从佛门教义上简单而言,戒定慧三学是以佛门八正道为基础。

  “戒学”是依律而立。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四支即是戒学。戒,可分“有相无相”之戒,即身戒与心戒,有在家戒与出家戒之分。有平时打坐者为心戒。戒之目的,在于改恶向善,修正自己不当行为与习性。如果在家居士能认真守五戒、行十善,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能进入解脱之道。大凡学佛之人先要从持戒开始,若能持戒,才能习“定”生“慧”。所谓戒身不妄作,戒心不妄动,久之定水澄清,心珠自现。

  “定学”是为禅定,前身为“禅那”,原意是从思考而来,所以汉译为静虑、或思维修。是为“思维教法”和“息虑凝心”之意。禅定不是目的,而是获得涅槃的手段。禅定有“四禅八定”,即色界四禅与无色界四禅。心地无念自性定,学佛以得三昧为主,“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即如如不动即是“定”,定力由修养而来。
“慧学”是为智慧。是般若正智,即澈见缘起法、四圣谛的智慧。学佛的目的就是求得智慧,因为智慧能破烦恼,证涅槃。正见、正思维二支即是慧学。“心地无我自性慧”,自性有佛,妙用无量。学佛之人先破我执,就能起大智慧。

  佛门八正道可摄入戒、定、慧三学,所以修戒、定、慧,也就是修八正道。东晋佛教大师道安法师说:“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二者禅定,三者智慧。斯之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要关也。”鸠摩罗什大师也说:“持戒能摧伏烦恼,令其势微;禅定能遮烦恼,如石山断流; 智慧能灭烦恼,毕竟无余。”一般而言,戒是止恶修善,依此资定;定者息缘静虑,依此发慧;慧可破惑证真,依此证果。戒定慧三学,戒中有定,定中有慧,慧中有戒,一而三,三而一,皆不出自心。

  其次,从禅茶文化角度简单而言,戒定慧三学是以禅茶文化精神为基础。所谓“悟”禅道,或“悟”茶道,必修戒定慧三学。上述简要解读了“戒、定、慧”的思想,那么,戒定慧的反面是什么呢?佛门早已有解,与戒、定、慧“三学”相对应的就是贪、嗔、痴“三毒”,学禅之人抑或是学茶之人,首先要从自心去掉贪嗔痴三毒。

  禅道的精神在于悟,茶道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什么?就是一个“迷”字;“雅”的反面则是一个“俗”字。人要习茶修禅而得道,无论修得是禅道还是茶道,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是用毕生精力来修行。也就说,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参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但凡人走入迷途,就是迷于贪嗔痴的结果;但凡人进入觉悟,就是悟于戒定慧的结果。所以说,当你踏上习茶悟道的途程,贪嗔痴乃是人生修养过程中必除的“三毒”,戒定慧乃是人生修养过程中必修的“三学”,这里没有“选修课”可考虑。

  已故当代高僧净慧长老曾在2005年讲述中国禅茶文化四大精神和四大功能时说:“人生执三毒而不觉,是为迷失之人生;人生修三学而恒觉,是为觉悟人生。人生在日用事中迷,不离日用事;人生修三学而觉,亦不离日用事。人生在日用事中迷,人生亦在日用事中觉。迷失于觉悟,同在一件事上起作用,同在当下一念之间的迷惑与觉照。”喝茶乃日用事,有的人,端起茶杯,放下一切,当下觉悟;有的人,端起茶杯,牵肠挂肚,痴迷未改。同样是习茶参禅的同一件事上,只因当下一念之间出现问题,得到两种结果——不是“迷惑”就是“觉悟”。净慧长老最后强调:“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是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禅即是茶,茶即是禅;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变雅。”换言之,领悟禅茶文化精神内涵,就是实现从贪嗔痴三毒转化到戒定慧三学上面,使人得“戒德清心”之心,修“慧长兴道”之道,共同为我们的社会冲泡一杯“定安吉祥”的茶汤,觉悟自己,亦觉悟他人,继而奔向“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人生旅途。(文/舒曼)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