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二维码   
气动力禅修打坐垫
佛宝旅游泰国禅修
北京芳香展

"禅茶一味"到底是什么味

2016-01-07 浏览次数:1699 手机访问 使用手机“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只要喝茶有段时间,“禅茶一味”这样的词真是随处可见。有时候我就会想,会有多少喝茶人细细思索过这个词的缘由还有它衍生出来的种种含义呢。那个“味”,究竟体会到了么?
 
禅茶一味,先来说说禅。
 
 
 
禅宗一直对中国的精英阶层有特殊的吸引力,它最早可以追溯到6世纪,成熟在唐朝,其中心教义是佛性内在于所有众生,通过禅修和内省从无明中解脱而得到开显。禅宗是佛道思想的复杂融合。对语言的怀疑、具象隐喻和类比的丰富储备、对悖论的喜爱、对书籍的排斥、相信直接面对面而且常常是无言的交流洞见、相信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有益于开悟,所有这些都涂上了道家的色彩。事实上,禅宗可以被视为强力的中国思想传统对印度佛教典籍冗长、经院化、单调的逻辑证明的反动。而且,成为主流的禅宗顿支主张一种中国人的理想:一个人可以在其一生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巅峰。儒家传统称之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生活中琐碎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开悟的途径,茶就成为了一个最好的途径。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为扬州的青莲斋写的一副对联,恰好道出了在中国茶事发展的历史中两种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一是僧人,二是文人名士。
 
《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许多人跑到泰山的寺院中学禅,僧人茹素,与酒无缘,这就逼迫着他们寻找一种合适的饮料,以消永日。茶不仅能提神,也滋味鲜美。不久就风靡起来。
 
 
 
佛教在茶中发现了解除苦难,得悟正道的方法。禅宗茶的理想是把宗教哲学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微小事物上,通过茶这个媒介让人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茶在枯寂之苦见生机之甘,和佛法有共通之处。茶圣陆羽自幼被智积禅师收养,《茶经》的写成和他的禅思无不关系。中国的“茶道”二字就是首先由禅僧皎然提出。所以才有人语:“智者悟禅,清茶一杯;迷者问禅,佛经万卷。”宋僧圆悟克勤提出“禅茶一味”,更为参禅者与品茶者所共许。
 
 
 
禅和茶的结合衍生出了禅茶。径山禅门结合禅、茶,发展出一套步骤严格、系统完备、仪式威严的茶宴、茶礼。举办茶宴时,众佛门子弟围坐“茶堂”,依茶宴之顺序和佛门教仪,依次献茶、闻香、观色、尝味、瀹茶、叙谊。这便是以其兼具山林野趣和禅林高韵而闻名于世的“径山茶宴”。
 
 
 
但是为何中国的禅茶没有像日本那样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流传下来。又得回到历史上。唐武宗在位期间,842年到845年之间对佛教的大镇压,这次事件极重侵蚀了佛教的生命力。精英阶层开始复兴儒家传统。宋代以后,佛教被本土传统挪用,逐渐衰弱,朱子理学吸收了佛教思想中有吸引力的元素,为精英阶层提供哲学和思想形态。儒释道融合下,每个中国人都“头顶儒帽,身穿道袍,脚蹬佛靴。”于是,掌握社会文化支配大权的士大夫不会像僧人那样敬重茶,而是当做“闲暇修索之玩”。茶成为了中国人花前月下、松间泉边的最佳伴侣。
 
 
 
茶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是让人愉的悦放松的饮料,如果论及道这个层次,又有多少人能到达?就如无为海所说:茶如果要具备“道”,必须成为一种“圣礼”——“一种对于内在灵性优雅的外在可见的表达”。也许在这个层面上,再说禅茶一味,可能感触更深。
 
 
文本助手 资讯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阅读关键词
  • 手机浏览本文

    手机应用中扫描本文二维码,即可浏览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网络中。

  • 福宝网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福宝网微信公众号,实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版权/免责声明:

佛云网是专业的佛教.寺庙综合互联网技术服务商
今日热点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荐品牌更多
热门频道
福宝网京ICP备2022007900号 公安备案          2005-2018 北京 福宝网 www.fobao.cn 版权所有 佛教用品门户网站 佛教行业商务媒体